<p class="ql-block"> 中秋佳节,月满人间,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这一轮明月,不仅照亮了夜空,也映照出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与团圆之盼。</p> <p class="ql-block"> 在传统文化的长河里,中秋节是一抹独特的亮色。十五月圆时,三秋之中的团圆意韵便满溢开来。这一天,吃月饼尝团圆滋味,品桂花酒享佳节风情,田螺、螃蟹、鸭子也纷纷登上餐桌;古人祭月、燃灯、猜灯谜、玩兔儿爷,甚至还放假呢,传说月饼之名还是杨贵妃所起。还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让中秋的文化底蕴愈发深厚。</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祭月仪式。至唐代渐成节日,宋代以后更为盛行。它别称众多,月夕、秋节、团圆节等都是它的名字,更与春节、清明、端午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 中秋之俗,丰富多彩,寓意深远。赏月、拜月、吃月饼、提灯笼、猜灯谜,皆是节日中不可或缺的温情画面。月饼圆如满月,象征团圆,亲朋围坐分食,情意融融;桂花飘香,玉兔传说娓娓道来,孩童仰望星空,心中种下诗意的种子。南北方虽习俗略有差异,或有烧斗香、舞火龙,或有放河灯、饮桂花酒,但那份对团圆的期盼,始终如一。</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中秋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和谐美满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中秋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文化的延续。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忘抬头望月,不忘归家团圆,不忘传承那一份温柔而坚定的民族记忆。月圆人亦圆,心有所归,便是中秋最美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