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37656532<br>摄 影:刘志斌 王淑珍 陈本达<br>文稿/视频制作:刘志斌<br>地 址:山东聊城东昌古城 2025 年 9 月 18 日清晨 6 点半,晨光熹微之际,我们从京山城区轻机富水花园出发,开启了中朝边境大环线游的征程。 一路上,车窗外景致如画卷般更迭,时而山川灵秀,时而沃野千里。经过近 10 个小时的长途奔波,于下午 4 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平安抵达山东聊城东昌古城。这座饱经岁月洗礼的古城,即将在我们眼前缓缓揭开神秘的面纱。 漫步东昌,仿若穿梭千年时光。“东昌” 之名始于西汉,原是封号,元代成地名,明代设府沿用到今。古城始建于宋,因黄河决口迁建,熙宁三年筑土城。至明迎来扩建,洪武五年,将领陈镛将土城改为砖城,坚固非常;洪武七年,中央建光岳楼用于瞭敌,东昌军事地位渐升。<br> 东昌古城,古朴典雅的城郭立于碧波之上,倩影倒映湖中,水光与古建交融,美轮美奂。是座名副其实 “漂在水上的千年古城”。 东昌湖风景区以聊城古城为核心,以水面辽阔、风光秀美的东昌湖为依托。这片总面积达 4.2 平方公里的湖泊,静静环绕古城四周,将 “水、古、文” 三大特色巧妙融合。 东昌湖的诞生,与聊城古城的修建密不可分。北宋时期,人们在筑城时掘土取料,形成最初的护城河雏形。此后数百年间,经过历代不断挖土拓展与蓄水养护,这片水域逐渐演变成如今的规模。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少见的大型人工湖泊东昌湖,它不仅承载着古城的历史记忆,更以开阔的水面、澄澈的水质,成为聊城 “江北水城” 风貌的核心载体,见证着这座城市从古代到现代的变迁与传承。 在这里,古城的斑驳砖墙与湖水的粼粼波光相映成趣,形成了 “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 的独特风貌。这般景致,在中华大地上仅此一例。 我们沿着湖畔步道悠然缓行,脚下的路面经岁月摩挲,温润如玉,踩踏其上,悄然无声。 漫步在东昌湖畔,荷叶已褪去夏日的繁茂,边缘泛起微黄,仿佛是秋意轻轻染上的色彩。部分荷叶虽不复往昔那般鲜翠,却依旧倔强地舒展着身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湖水泛起层层轻漾,荷叶的曼妙倩影在水中悠悠晃动,恰似一幅诗意盎然的画卷,为这清秋景致,增添了几分难得的灵动与浪漫。 湖的周围,建筑风格各异,既有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又有现代简约的休闲设施,彼此相得益彰,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湖面,水鸟时而掠过水面,时而在空中盘旋,清脆的鸣叫声在湖面上空回荡,为这静谧的湖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风裹着湖水的潮气拂来,带着几分清凉,刚触到脸颊,同行伙伴的惊叹声就落了地:“快拍!这城湖相映的样子太绝了!” 话音刚落,相机、手机的快门声便此起彼伏,成了阴天里最热闹的节奏。 快门声不时响起,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夸赞:“这个角度拍得真好!”“你这笑容太有感染力了!” 清脆的笑声混着欢快的交谈声,像一串灵动的音符,与湖水轻拍岸堤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悠悠回荡在整个景区。 远处,湖边的建筑在暮色里若隐若现,青灰的檐角、斑驳的墙面,都被浓密的绿树温柔掩映 —— 枝叶交错间,只露出零星的窗棂与飞翘的轮廓,仿佛藏着未被探寻的故事,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远处,湖中心的岛屿若隐若现,岛上的古建筑和牌坊在绿树的掩映下,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风过时,树影摇晃,建筑的身影也随之轻晃,引得人满心好奇,不禁心生向往,想即刻走近去揭开这份朦胧的美好。 告别湖畔的朦胧景致,我们循着青石板路穿梭在东昌古城间。 回望古城,城墙巍峨耸立,城楼飞檐翘角,尽显古朴雄浑之气. 指尖轻轻抚过斑驳的墙壁,粗糙的肌理带着岁月打磨的温度,缝隙里还残留着时光的印记 —— 或许是北宋筑城时的匠人指纹,或许是明清风雨侵蚀的痕迹。 这里,每一座建筑仿佛都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飞翘的檐角曾迎过旧时的晨钟暮鼓,雕花的窗棂已看过数代的人间烟火。<br> 脚步轻踏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那份沉淀千年的沧桑与厚重,悄悄漫进心底,让人忍不住放慢节奏,与这片古老的土地温柔对话。 牌坊上的雕刻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技艺。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 东昌湖的景色确实迷人,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次东昌古城之行,将成为我们心中一段难忘的回忆,大家期待着有机会再次来到这里,重新感受这座江北水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