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女画家卢英梅浅谈中国画

名家书画

<p class="ql-block">新一代女画家卢英梅浅谈中国画</p><p class="ql-block">笔者</p><p class="ql-block">李旺清</p><p class="ql-block">深圳技术大学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广州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p><p class="ql-block">梅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受访人</p><p class="ql-block">卢英梅</p><p class="ql-block">卢英梅 作者简介:中国画专业 博士学历 粤港澳美术家协会山水画委员会副秘书长 广东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梅州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理事 穗港澳书画院山水画艺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副教授 校外艺术水平考级中心广东考区主任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中心东莞承办单位主任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考级中心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笔者:为什么喜欢画画?</p><p class="ql-block">卢英梅如是说:</p><p class="ql-block">中国画于我而言,是一场向内行走的修行。与西画注重透视、光影与客观再现不同,中国画的精髓在于“写意”——它不是简单地描绘眼中所见,而是倾吐心中所感。在反复研磨墨锭的过程中,在清水与浓淡干湿的万千变化里,焦躁的心会不知不觉沉静下来。这不仅是技术的准备,更是心境的沉淀,仿佛时间也随之放缓。</p><p class="ql-block">当笔锋触纸,无论是山石的皴擦还是兰叶的转折,每一根线条都承载着当下的呼吸与情绪。它不再是客观的轮廓,而是心绪的轨迹——或沉稳,或飘逸,或顿挫,皆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这种表达方式,让我学会了与自我对话。面对素白的宣纸,如同面对自己的内心,所有的欢喜、忧郁、孤寂与旷达,都能通过笔墨找到安放之处。</p><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中国画深厚的传统底蕴教会了我“传承中的创造”。临摹古画,是与历代大师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交谈;而师法造化,则是将个人的生命体验融入笔端。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让我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可以让精神栖息的诗意田园。它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人格的修养与内心的丰盈。</p><p class="ql-block">笔者:山水画与花鸟画的统一与区别?</p><p class="ql-block">卢英梅如是说:</p><p class="ql-block">花鸟画与山水画有区别与统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一、区别</p><p class="ql-block">· 题材与意境:山水画以自然山川为核心,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通过“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意象构建宏大深远的哲学意境;花鸟画则聚焦于草木虫鱼、翎毛走兽,常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在细腻描绘中传递生命意趣与人格寄托。</p><p class="ql-block">· 构图与空间:山水画多采用全景式构图,借助“三远法”营造出深阔的空间层次,注重虚实相生、疏密有致;花鸟画则常见折枝式或局部特写,构图更为简练自由,强调主体与留白的呼应,形成“计白当黑”的审美张力。</p><p class="ql-block">· 技法与笔墨:山水画以丰富多变的皴法塑造山石质感,并通过积墨、破墨等手法表现云水氤氲之气,笔墨过程讲究勾、皴、染、点的秩序性;花鸟画中,工笔注重线条的精微与敷色的层次,写意则追求笔墨的即兴与神韵,如齐白石所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p><p class="ql-block">· 审美核心:山水画以“气韵生动”为最高理想,注重整体意境的营造与观者精神的超脱;花鸟画则更讲求“形神兼备”,或借细腻刻画捕捉物象生机,或以笔墨意趣抒写性情哲思。</p><p class="ql-block">二、统一</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二者皆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承载着“道法自然”“物我合一”的文人精神,不仅是自然再现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人观照世界、安顿心灵的文化载体。</p><p class="ql-block">· 表现手法:山水与花鸟创作均以笔墨为基础语言,注重线条的质量与墨色的韵律,在水墨与设色的交融中实现意象的表达,在技法体系与审美逻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p><p class="ql-block">· 画面融合:在中国画创作中,山水与花鸟常相互渗透、彼此成全。山水为花鸟提供广袤深远的自然场景,花鸟则为山水注入灵动生机,如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在石涧寒梅间点缀野凫戏水,既具山水的清旷,亦含花鸟的生意,共同构筑出和谐完整的诗意世界。</p><p class="ql-block">笔者:画画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卢英梅如是说:</p><p class="ql-block">我画中国画的收获,是内心的沉静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能以东方美学视角重新感知生活。</p><p class="ql-block">1. 精神层面:运笔时的凝神聚意,调墨时的浓淡斟酌,这些缓慢而专注的过程,让我逐渐摆脱浮躁,在笔与纸的触碰间安顿身心。久而久之,不仅焦虑得以缓解,专注力与耐心也自然养成,常在不自觉间进入“物我两忘”的平和状态。</p><p class="ql-block">2. 审美层面:通过长期临摹与创作,我逐渐领悟到留白的呼吸感、意境的深远与笔墨的生命力。这种审美能力的提升,也延伸至日常观察中——面对一树花开、一片山峦,我不再只是看见形态色彩,更能读出其中的虚实节奏与诗意韵味。</p><p class="ql-block">3. 文化层面:中国画从不只是一门技艺,其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土壤。从题跋印章中的文字意涵,到题材背后的历史典故,绘画成为一扇窗口,让我在笔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走近文人精神与传统哲学,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与中华文化更深的情感联结。</p><p class="ql-block">笔者:自己是怎么样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卢英梅如是说:</p><p class="ql-block">我学习中国画的“学以致用”,核心在于将笔墨中蕴含的审美思维与文化感知融入现实生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首先,职业与兴趣的融合。由于我从事文化艺术相关的工作,中国画的技能让我能更深入地参与艺术考级、书画比赛及国画主题展览等活动的策划与执行。这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也使这项技艺转化为具有社交与分享价值的资源,在职场中形成独特的个人优势。</p><p class="ql-block">其次,生活美学的实践。我将国画中讲究的“留白”理念与构图逻辑,应用于家居布置与日常陈设。不论是墙面装饰的疏密节奏,还是器物摆放的虚实呼应,都让生活空间流露出含蓄雅致的东方韵味,使艺术真正走入寻常点滴。</p><p class="ql-block">此外,文化理解的深化。在欣赏古典诗词或传统建筑时,我能借助绘画中所积累的“山水意境”与“花鸟意象”进行跨艺术形式的解读。有时,我甚至以简练的笔墨将诗词中的场景勾勒出来,使原本抽象的文化意涵变得可视可感,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与共鸣。</p><p class="ql-block">笔者:做美术与书法考级的意义在那里?</p><p class="ql-block">卢英梅如是说:</p><p class="ql-block">书画考级作为一种广泛推行的艺术能力评价体系,其核心意义在于为学生的书画学习过程提供标准化、系统化的阶段检验,并建立起清晰的目标导向,同时客观印证个人书画技能所达到的水平。</p><p class="ql-block">构建科学的学习路径</p><p class="ql-block">书画考级通过设置循序渐进的等级要求,将看似漫长的艺术学习旅程分解为一个个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这种阶梯式设计使学生能够稳步前行,在完成每个级别的过程中持续获得成就感,从而维持长久的学习动力。考级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体系,有效帮助学生和家长理解学习的整体框架与进度,避免盲目练习,让艺术教育走出“只练不测”的模糊状态。</p><p class="ql-block">提供权威的能力认证</p><p class="ql-block">在专业层面,考级证书是由权威机构颁发的客观证明,它为学生特定阶段的技能水平提供了社会认可的衡量标准。这份认证不仅在升学、评优等实际场景中具有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像一面镜子,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为他们继续深造或调整学习方向提供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促进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尤为重要的是,考级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全面的艺术锻炼。从备考时对笔墨技法的反复打磨,到现场创作时的心态调整与灵感迸发,这些经历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许多参与者反馈,通过准备考级,他们对构图、气韵、意境等中国画核心审美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法训练,而真正触及了艺术教育的本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