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张试卷

林伟娟

<p class="ql-block">  当课间操的音乐溶解了窗玻璃内的沉闷时,丁勇刚好在答题卡上涂完最后一个选择题。桌角摞起的试卷歪歪扭扭,像他眼下耷拉的乌青似的,沉得要坠下来——这是本学期第九套模拟卷,每套封皮上的红笔序号,都是他熬到后半夜的标记。 </p><p class="ql-block"> “你也太拼了吧?昨晚又刷到几点?”同桌林薇的声音探过来,带着笔尖划过纸张的轻响。 </p><p class="ql-block"> 丁勇没抬头,手指的茧在卷面上蹭出沙沙声。勤奋是他攥得最紧的铠甲,也是戳一下就疼的软肋:从高一入学起,班主任一句“勤能补拙”,就像标签贴在他身上——期中数学68分,全班倒数第三,他总觉得,多刷一套题,就能离“笨拙”远一点。</p> <p class="ql-block">  可第十张试卷发下来时,他的笔突然顿住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道函数题,和昨晚刷的第九套几乎一模一样。可昨晚他是对着答案硬背的步骤,此刻盯着题干里微调的参数,大脑里像被橡皮擦得干干净净,连公式的影子都抓不住。他在草稿纸角落写下一行字,像医生写诊断报告似的:“题干关键词:提取失败”。</p><p class="ql-block"> 身旁的林薇正用荧光笔在题干上画圈,笔尖落得轻而准。她从不多刷题,书包里永远只有三本翻得软的习题集,可每道题旁都贴着彩色便签:“出题意图:考二次函数区间最值”“知识点链接:课本P52例4”“易错点:忽略定义域边界值”。</p><p class="ql-block"> 她的试卷干净得像精心装裱的画,丁勇的却皱巴巴的,满是涂改的墨痕,活像刚结束厮杀的战场。 </p> <p class="ql-block">  “能……借我看看你的笔记吗?”丁勇的声音比笔尖还轻。 </p><p class="ql-block"> 林薇把笔记本递过来,扉页上的字迹清清爽爽:“努力是带着脑子的远征,勤奋不过是它拖在身后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那个晚自习,丁勇第一次没从抽屉里摸出新试卷。他把九套卷子的最后一道题全摊在桌上,台灯的光刚好罩住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他开始找每道题里藏着的同一个公式:它们裹着不同的题干外衣,有的伪装成“利润计算”,有的变形成“运动轨迹”,内核却都是“二次函数求最值”。</p><p class="ql-block"> 笔尖在“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间来回跳,他忽然懂了:自己之前的勤奋,不过是举着蜡烛硬要冒充阳光,亮得虚假,暖得短暂。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物理课,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小孔成像:光束穿过硬纸板上的小圆孔,在暗箱里投出倒立的烛焰。丁勇忽然举起手,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疑惑:“如果把圆孔换成三角形,投出的像也会变形状吗?” </p><p class="ql-block"> 教室里瞬间静下来。这个总埋着头刷题的“勤奋生”,从没在课堂上主动问过一个问题。 </p><p class="ql-block"> 老师推了推眼镜,笑着点头:“当然会。就像同样耗着时间‘勤奋’,有人成了只会重复的机器,有人却成了懂琢磨的匠人——关键不在花了多久,在有没有盯着‘核心’走。” </p> <p class="ql-block">  月末社团招新,丁勇被好友拽去手工组凑数。工作台上的木料横七竖八,倒让他想起数学题里总也画不对的辅助线。</p><p class="ql-block"> 可当他拿起锯子,对准画好的榫卯标记落下时,身体里像有个蒙尘的开关,咔嗒一声被拧开:锯齿走得稳,切口齐,拼搭时不用胶水,两块木料也能严丝合缝。</p><p class="ql-block"> 社长凑过来惊叹:“你这空间感也太准了!要是用在几何辅助线上,肯定厉害!”</p><p class="ql-block"> 丁勇愣在原地,手里还攥着没放下的砂纸。原来他在数学题里苦求不得的“立体感”,早就在木料堆里等着他了——不是他笨,是他找错了发力的地方。 </p> <p class="ql-block">  期末家长会那天,母亲捏着成绩单,看着数学及格线旁的红勾,欲言又止。</p><p class="ql-block"> 可丁勇的目光,始终落在校史馆的展柜里:他做的木质校徽模型,在射灯下泛着暖光,旁边摆着市级手工比赛的获奖证书。</p><p class="ql-block"> 校长走过来问他:“怎么平衡学习和兴趣的?” 他看向窗外——操场上,几个男生正追着足球跑,笑声裹着风飘进来。“不是平衡,是找到那个能让你心甘情愿跑起来的球场。” </p><p class="ql-block"> 傍晚回家的路上,晚风掀着文件夹的边角。丁勇把十张标着序号的试卷整整齐齐收进去,在封面写下一行字:“这里埋着个不会死刷题,但能把木料拼出花的男孩”。文件夹最后一页,是张新鲜的木工设计图,图注里的字迹比之前有力多了:</p><p class="ql-block"> “努力是活成严丝合缝的榫卯,找准自己的卡槽;不是把自己硬磨成碎屑,去填那些永远填不满的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