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说起大飞机,大家可还记得80年代的运十大飞机?大飞机(或大推力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国家完整工业体系水平的体现,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更是我们民族复兴不可绕过的战略高地。</h3><p class="ql-block"><br></p> <h3> 回望半个多世纪的追梦路,中国航空人以“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的执着,在风雨中砥砺前行。70年代,“运十”项目悄然启动,承载着国产百吨级大飞机的宏伟梦想。然而,在技术封锁、工业基础薄弱的年代,尽管运十于1980年成功首飞,似乎填补了中国大型客机的空白,但脆弱的基础未能支撑梦想持续——“运十”最终折戟沉沙。</h3></br><h3> 此后,我们曾试图“以市场换技术”,与麦道合作生产飞机。麦道被兼并后,我们也就没有了然后。但梦想从未熄灭。从“运十”的经验教训中,我们认清了依赖之路的局限。于是,ARJ21(后更名为C909)应运而生,作为支线客机的“开路先锋”,完成了从设计、取证到试飞、商业运营的全流程验证,实现了中国大飞机产业链从无到有的跃升。</h3></br><h3> <h3>上图:2024年珠海航展C909飞行表演(原ARJ21)</h3><p class="ql-block"><br></p><h3> 2013年,运-20(百姓亲切称其为胖妞)首飞,标志着中国大飞机梦的又一次涅槃。其诞生源于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作为最大起飞重量达200吨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肩负战略投送、远程驰援、空降作战、人道救援等多重使命。还记得疫情期间,运20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十多架同时抵达的盛况,仿佛一场重大演习。</h3><p class="ql-block"><br></p> <h3>上图:2025年长春航展起飞的运20A(场外拍摄,非表演)</h3></br><h3> 运20从2016年列装服役开始将近十年,我们见证了胖妞不断衍生的姐妹花:从使用大毛家发动机和涡扇18的运20A,到使用涡扇20的(坊间戏称大酒桶)运20B。</h3></br><h3> <h3>上图:93阅兵运20A(阅兵转播截图,发动机细长)</h3></br><h3> <h3>上图:93阅兵运20B(阅兵转播截图,发动机粗壮)</h3></br><h3> 不但运输机衍生出AB型,似乎加油型机运油20也有不同用途的型号列装:2024年珠海航展上,运油-20首次公开亮相,配备三舱输油系统;</h3></br><h3> <h3>上2图:珠海航展运油20(机翼加机腹共3个油管舱)</h3></br><h3> 93阅兵加受油机梯队展示三种用途的加油机:受油机分别为轰六、歼16、歼20,输油管一根或两根。</h3></br><h3> <h3>上2图:93阅兵运油20与轰6N编队(阅兵转播截图,机腹受油管,但机翼两端设有油管舱)</h3></br><h3> <h3>上2图:93阅兵运油20与歼16、歼20编队(阅兵转播截图,机翼两侧受油)</h3></br><h3> <h3>上图:93阅兵运油20与歼20编队,从歼20视角可见运油20机腹油管舱。</h3></br><h3> 2025年长春航展公开亮相运油20只有左右两个油管舱,比2024年珠海航展少了腹部油管舱。</h3></br><h3> <p class="ql-block">上2图:2025长春航展运油20,腹部无油管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珠海航展到93阅兵再到长春航展,运20家族体现出实战化改进与系统集成能力的进一步成熟——这不仅是外形的改变,更是作战效能的跃升,即可多用途,又突出专用性,从航展到93阅兵展示的运20呈专业化倾向,说明已经有足够数量列装,运-20已从单一“试验品”成长为体系化“战斗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