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夜幕初降,我站在海河北岸,远远望见天津站的轮廓在灯火中浮现。那三个大字“天津站”亮得通透,连同高处的时钟一起,像一座守望城市的灯塔。玻璃幕墙映着室内的光,流动般闪烁,仿佛整座建筑都在呼吸。这里不是旅途的终点,却是我此行的起点——江城的夜晚,正缓缓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岸往南走,城市渐渐褪去现代的冷峻,换上一层温润的烟火气。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静静伫立在街角,路灯顶上开着一朵金属铸成的“花”,像是为夜晚点亮的一盏诗意。红字在墙面上勾出几分热烈,国旗在晚风中轻扬。一辆黑车停在路边,像是某个归家人短暂的驻足。我忽然觉得,这座城的温度,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停顿里。</p>  <p class="ql-block">转入一条宽阔的街道,高楼如列队的卫士,浅色外墙在夜色中泛着柔和的光。车流无声滑过,行人三三两两走在护栏外的人行道上,步履从容。远处建筑顶上一抹红字,在云层间若隐若现,像一句未说完的城市密语。这里没有喧嚣的喇叭,也没有匆忙的催促,只有城市运转的节奏,平稳而有序。</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气氛非常浓郁。谢谢亲家母的热情邀请,我上午来到了天津,在亲家母家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亲家母和女婿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再次表示感谢亲家母热情招待!吃过午饭后,我们去看望了近九十岁的老人,亲家母的妈妈,下午三点开始,我们游玩了天津文化街,海河,风情街,品尝了天津的一些小吃,一路运动徒步到火车站,乘坐7点多的高铁,我和女儿二人,提前回到北京是晚上九点钟。今天愉快地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节。</p>  <p class="ql-block">拐进一条石板路,眼前的景象骤然换了模样。一座彩绘牌坊横跨街口,绿瓦飞檐,红灯笼成串垂下,随风轻晃。我和我亲家母站在牌前,笑得纯粹,像是被这古意温柔地拥抱着。我放慢脚步,脚下的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映着灯笼的光,也映着来往行人斑斓的衣角。这里,是天津的“文化街”吗?我尚不确定,但心已悄然沉静。</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的屋檐下,红灯笼一串串挂着,像节日永不落幕的余韵。蓝金相间的雕饰在墙上铺展,门楣高挑,窗棂精巧。行人穿梭其间,有拍照的游客,也有拎着菜篮的本地人,彼此擦肩,却都带着笑意。天空湛蓝,几朵白云悠然飘过,仿佛连天气也配合着这份热闹,不肯染上半分阴霾。</p>  <p class="ql-block">一座“戏楼”静静立在街心,绿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金饰点缀其间,华而不奢。红柱撑起飞檐,门前灯笼轻摇,几间小铺子摆着糖画、泥人,生意清淡却有味道。一位女士牵着男孩走过,两人仰头看着牌匾,神情专注。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带我去老城看戏的光景——原来有些记忆,是被一座建筑轻轻唤醒的。</p>  <p class="ql-block">母子俩站在一座红墙绿顶的古建前,母亲提着黄包,孩子仰头看她,笑容灿烂。灯笼高挂,石板路延伸向深处,云朵在天空缓缓流动。她举起手机,想把这一刻留住。我走过时听见她轻声说:“拍得真好看。”是啊,不是因为构图,而是因为——人在景中,心在情里。</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手搭在孩子肩上,动作自然得像呼吸。夕阳正缓缓沉入楼群之间,将天空染成橘红,河面也镀上一层金。游船划过,拖出长长的光影。他们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我忽然明白,有些陪伴,不需要言语,只需要同一片风景,同一个方向。</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街中间拍照,街两旁红灯笼🏮一排排,灯笼在头顶摇曳,光影落在肩上,像洒了一层金粉。人们来来往往,有的驻足拍照,有的边走边聊,笑声断断续续地飘在空气里。节日未必需要特定的日期,当一条街有了温度,每一天都可以是庆典。</p>  <p class="ql-block">走到海河边,我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天际线在暮色中起伏,几艘小船划过水面,留下细长的波纹。天津站的钟楼在远处亮着,像一位沉默的守夜人。这一刻,现代与静谧奇妙地交融,仿佛城市终于卸下盔甲,露出柔软的内里。</p>  <p class="ql-block">小男孩外孙站在糖画摊前,手里举着一个透明糖球,里面嵌着彩色图,五颜六色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戏楼”两个大字高悬,门前人来人往。红灯笼在风中轻晃,映得整条街都暖洋洋的。有人驻足拍照,有人匆匆走过,却都忍不住抬头看一眼那飞檐翘角。这里没有演出,却处处是生活的戏台——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一步都是台词。</p>  <p class="ql-block">穿蓝外套的孩子是我外孙,站在街边,手里捧着食物,边走边吃,脸上写满满足。他身后是挂满灯笼的店铺,招牌上写着“吹糖人”“糖画”,红底金字,古意盎然。我跟着他的脚步走了一段,忽然觉得,所谓文化街,不只是看的,更是尝的、听的、摸的。</p>  <p class="ql-block">整条街被红灯笼串联起来,像一条流动的喜庆长河。中式建筑的屋檐下,旗帜随风轻舞,上面的汉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蓝天作底,红灯为饰,整条街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年画。我走过时,听见有人用天津话说笑,那调子一扬一抑,像极了这座城的性格——直爽里藏着俏皮。</p>  <p class="ql-block">我外孙站在摊前,手里同样握着糖球。他抬头看招牌,又低头看手心,眼神里满是好奇。摊前的花画静静挂着,红装饰在风中轻晃。我忽然觉得,这些孩子手中的糖球,不只是甜食,更是一颗颗关于传统的种子,正悄然融化在舌尖,种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古街深处,灯笼依旧高挂,行人悠然漫步。店铺林立,招牌各异,却都透着一股熟悉的烟火气。我放慢脚步,不再急于拍照或记录,只是走着,感受着。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盏灯,都在讲述一座城的故事——不是宏大的历史,而是细碎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灰砖墙上挂着红旗与黄招牌,蓝天白云下,整条街像被阳光洗过一般干净。灯笼在风中轻晃,光影斑驳地洒在石板上。我走过一家茶铺,听见里面传来评书的声音,字正腔圆,节奏分明。原来,文化不只是挂在墙上,它还在声音里,在气味里,在每一个愿意停留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由于时间关系,在门口看看。</p>  <p class="ql-block">街道尽头,人声渐密。红门窗的店铺前,旗帜飘扬,行人络绎不绝。有人在买糖葫芦,有人在试穿汉服,还有孩子举着风车奔跑。晴空之下,整条街像一幅鲜活的市井长卷。我站在街角,忽然觉得,天津的风情,不在别处,就在这条街的呼吸里。</p>  <p class="ql-block">又回到那条挂满灯笼的地方,我们和分享饮料,笑声清脆。我站在不远处,看着这熟悉又新鲜的画面,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满足。文化街、风情街、海河——这一路走来,我看到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一座城的温度与心跳。</p>  <p class="ql-block">用视频反映游玩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望月本人翻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