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馆前的沉思……

贤文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应孩子们安排,我们全家祖孙三代于10月4日至10月7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游玩,并在重庆欢度中秋佳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按照行程计划,10月6曰我们来到了白公馆参观,来这里凭吊革命先烈,与先烈们一起,共同过一个跨越时空的中秋节。</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跨进白公馆大门,庄严肃穆的氛围迎面扑来,重庆那特有的、黏稠而温润的空气,此刻仿佛骤然凝固了般;山上的树木似乎也垂下了枝丫,在为英灵默哀;众多的凭吊者脚步轻盈,生怕惊醒了逝去的亡灵。脚下的石阶路曲折蜿蜒,引着我们走向那段先烈鲜血浸染与烈火淬炼过的山坡,那段信仰与真理发出呐喊的岁月。</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白公馆陈列馆里,陈列着先烈们各类遗物,有家书,有遗诗,有囚衣,有笔记……。然而,有所有的遗物里,都饱含着对革命的信仰,字里行间都发出对共产主义的坚贞。也许,这家书是烈士绝笔;也许,这遗诗是对旧世界的呐喊;也许,这囚衣是对反动势力的一种嘲讽;也许,这笔记是对讨伐旧世界的檄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参观的深入,我的眼眶开始湿润,视线也渐渐模糊。这些无声的遗物,比任何慷慨陈辞的史书都更具力量。它们不言不语,却仿佛在齐声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它们静默如迷,却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血淋淋地推到了我的面前。我知道,这仅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片段,是众多革命先烈抱头颅洒热血的一个缩影,然而我的心灵却受到了深深地震憾。英烈们的事迹告诉我们,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前进的路上要永远坚持初心与信仰。</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连绵起伏的歌乐山群抱,这里树木青翠、松柏耸天,早已没有了那种血腥的阴森、危机的感觉,但英烈们的英灵却永在!这里,一座座浮雕迎面而立,上面的人物,或振臂高呼,或低头沉思,每一张面孔上都镌刻着信仰的坚毅,刻着对未来的渴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这一步步的台阶上,我突然感到有一种彻骨的感悟,一种难以承受的、生命重量的压迫。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譬如:寻常的日出日落、琐碎的烟火人间、可以自由谈论肆意梦想的每一天,原来都不是凭空而来,都不是天经地义。它们是建筑在这样一堆废墟之上,是由那样一群年纪相仿、甚至更为年轻的先辈,用他们戛然而止的青春、用他们永不冷却的热血,一寸一寸为我们换来的。</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开始慢慢下山,望着满山的青翠,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吟唱的的一首歌《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进》,那熟悉的弦律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我不由地在心中哼了起来:“想起当年风雨夜,山岗铁镣响叮叮,不是你们洒热血,哪有今天的好光景……”。是的,如果没有先辈们浴血奋战,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历辈先辈的无私奉献,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强盛!今天的中国,诚如先烈们所盼,人民安居乐业、国家伟大强盛,华夏大地一片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实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息吧,先烈们!</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千 秋 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公馆凭吊先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铁窗如井,寒雨孤灯冷。镣铐响,山河醒。铮铮铁骨铸,凛凛丹心炳。松涛怒,长歌当哭英魂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碧血浇千嶂,壮志擎红旌。真理在,烽烟靖。未忘薪火誓,更待金瓯整。千秋岁,神州尽处春风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