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是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除了其文学地位外,对于全民了解三国历史,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通常论说《三国演义》的历史事实为“七实三虚”即七分历史事实,三分艺术加工。现就《三国演义》“艺术加工”的“三虚”中的部分内容,对照《三国志》及其他历史典籍,展示在这里,以便与广大《三国演义》爱好者,共同切磋。</p> <p class="ql-block"> 战争题材,以群雄纷争为背景的纪实小说《三国演义》,把争战与谋略作为主线,浓彩重笔描写,因而书中女性角色不是很多,貂蝉是《三国演义》中戏份较多让人们印象深刻的一位女性。</p><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貂蝉与吕布、董卓二人的“三角恋”故事,在鲜有儿女情肠描写的《三国演义》中,显得极为光彩夺目,吸引眼球。</p> <p class="ql-block"> 然而,貂蝉这位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女子,查遍三国时代所有史书传记,根本找不到蛛丝马迹;同时代的吕布与董卓,恐怕也不知道貂蝉何许人也,更不可能争风吃醋。</p><p class="ql-block"> 有关貂蝉的故事,自宋金时代起,才开始在民间流传。较早见诸文字的是金院本元杂剧和《三国志平话》。《三国志平话》与元杂剧《锦云堂美女连环记》所叙貂蝉故事大致相同:司徒王允想除掉董卓,但苦无良策。一日,王允在后花园中见侍女貂蝉焚香祷告,盼望能与丈夫吕布早日团聚。</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版本的故事情节里,貂蝉是吕布之妻,因战乱夫妻离散,貂蝉流落到王允府。于是王允想出连环计:他先请吕布与貂蝉相见,答应近期便送回貂蝉,使其夫妻团聚;继而王允又请董卓赴宴,将貂蝉送与董卓为妾;然后告诉吕布,是董卓将貂蝉强夺而去,致使吕布与董卓反目,吕布“因夺妻情仇”将董卓杀掉。在这里,貂蝉仅是无辜受害者。</p> <p class="ql-block"> 明代王济撰写的传奇剧本《连环记》,在《锦云堂美女连环记》基础,上作了改编。写王允有歌妓貂蝉,貌美而善曲。王允因董卓专权,东汉社稷危在旦夕而内心忧烦。一日步人花园,见貂蝉正焚香拜月,口中念念有词,全是江山社稷、忧国忧民之大义,王允甚是赏识,遂收貂蝉为义女。</p><p class="ql-block"> 接着便与之商定了连环计:先将貂蝉许嫁吕布,后又献与董卓为妾,离间二人关系,促使吕布杀死董卓。</p><p class="ql-block"> 到这里,这一故事情节已与小说《三国演义》基本相一致,貂蝉由吕布之妻变为与吕布本不相识的一名私家歌妓;而且,貂蝉焚香拜月的内容由祷告与丈夫团聚,改为忧国忧民的远大政治抱负;貂蝉也由两大政治集团斗争的牺牲品,变为与王允合定连环计,舍身救国的女英雄,形象完美高大!</p> <p class="ql-block"> 历史事实又如何呢?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促使吕布和董卓反目有两件事。董卓为人性情刚烈且心胸狭窄,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常常会做出不可思议、不顾后果地过度反应。</p><p class="ql-block"> 一次,吕布无意间失言,对董卓有所冒犯,董卓便拔出手戟向吕布掷去,幸亏吕布身手敏捷躲过,才免于一死。虽然吕布马上向董卓道歉,二人和好如初,但从此吕布心中暗恨董卓。</p><p class="ql-block"> 再就是董卓命吕布守卫相府内庭,吕布与董卓的侍婢日久生情私通,吕布担心此事被董卓发现,整日坐卧不宁。</p> <p class="ql-block"> 司徒王允是太原人,吕布初为并州骁武,王允以吕布是州里壮健,平时对吕布很好,吕布也常往王允府走动,私交甚笃。一日,吕布向王允诉说了差点死于董卓手戟之下一事,让王允眼前一亮:此时王允等正发愁欲除董卓而无计,遂劝说吕布,手刃了董卓。</p><p class="ql-block"> 翻阅《三国志•吕布传》,我们就可以发现,原来貂蝉的故事是由吕布与董卓侍婢私通一事演化而来的,貂蝉是众多美女的“复合体”。</p> <p class="ql-block"> 《后汉书.吕布传》更明确记载这名与吕布私通的女子是傅婢。故傅婢即是《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原型。</p><p class="ql-block"> 所以,看《三国演义》,我们应将貂蝉视为“塑造”出来的文学形象,仅仅是后三国时代“拼凑”出来的美女,切不可以为历史上真有“羞花貂蝉”其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