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庆假日我从没凑过热闹,更没去人挤人,堵车几小时在路上的体会,这段时日在重庆待着没事干,孙孙放假在家无聊的眼神看着有点心疼,就和不爱游玩的老公商量,带娃去几个小景点转转避开人流量多的大景区,就这样说走就走的出发,一路上车辆不算太多,就是到了景区,找停车位那个难上加难,转来转去转几个圈圈都没有一个车位,就跟着前面的车辆前行快到松溉古镇尽头看着几个保安和警察在那里不停地指挥着迎来送去的车辆,无意间看到临时停车场,前面车一直前行,我也迷惑了他们为啥不去停车场呢?我就问起警察怎回事?重庆人不说普通话,看着我说通话,他们也试着说起半土不洋普通话给我指路,看着我的车是外来车他们很热情地招呼我去临时停场去停车,我问他们我前面车为啥不去停车场呢?他们给我说,本地车不允许停,只允许外来车可以停,多么有人性化的古镇人,停车地到古镇景区约有2公里的路程,只能徒步到景区,快临产儿媳我怕她走不到景区,她说可以的,权当锻炼了,就顺着大部队边走边看,边买边吃,边听边玩到了古镇景区门口,看到古镇仅有一条巷道又窄又短比想象的还要小,但巷子是原汁原味古香古色的建筑。我有个爱照像的喜好每到一个景区第一就是打卡,第二就是吃吃景区小吃,老公也知道我爱臭美,到一个景区呼叫我快来打卡,然后啪擦啪嚓来几张管它照得好不好留个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日踏遍重庆周边五座古镇,印记最好的是洛带与松溉的千年风貌最是难忘。两座古镇如同硬币的两面,勾勒出重庆老街文化的多样底色——洛带以“大而新”的姿态延续生机,在原有街巷肌理上融入现代改造,让千年商道既存古韵,又能承载如今游人的欢声笑语;松溉则守着“小而古”的本真,青石板路未染过多商业气息,老屋木门吱呀作响间,尽是未经雕琢的岁月质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是藏在街巷里的“活态文化”。老公一路讲解的“马帮故事”,让我恍然发觉这千年古道曾是旧时的“物流干线”——马帮驮着盐茶穿行山间,正如如今快递车穿梭街巷,不同的运输方式,装的却是同样的生活所需。那些散落古镇的客栈与祠堂,更藏着老重庆的生活密码:客栈是过往行旅的“临时家园”,门板上的刻痕或许记录着某支马帮的停留;祠堂则是宗族的精神根系,雕花窗棂间仍能想见族人聚首、议事传承的热闹场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古镇从不是静止的“古董”,而是活着的文化容器。它们用老街、马帮印记、宗族建筑,将重庆人对“路”的开拓精神、对“家”的传承信念,悄悄藏进了千年时光里,也让每一个像我们这样的游人,在漫步间读懂了岁月的温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