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卷云舒皆是道:在万物流变中安顿身心,365修行日记《变化》之2025年10月7日感悟

毛毛

<p class="ql-block"><b>  小区楼下的树又黄了,一片叶子打着旋儿落在我脚边。半年前这里还是满眼翠绿,如今却换了天地。其实天地何曾变过?不过是一粒沙、一片叶、一缕风,在时光里流转成了不同的模样。</b></p><p class="ql-block"><b> 老祖宗说“流水不腐”,可多少人却总想攥住那“不变”。小时候攒在铁盒里的玻璃弹珠,十几年后锈穿了盒子,珠子早碎成粉末;少年时追求的海誓山盟,中年再看不过是水月镜花;就连手机里存的几千张照片,换个云端就全成了字节的幻影。我们常把“拥有”挂在嘴边,却不知这世界本就没有什么能真正被占有——就像攥在手里的冰,握得越紧,化得越快。</b></p><p class="ql-block"><b> 宇宙万有从不生灭,只是形态更迭。你看那水,今日是门前沟渠里的浪,明朝是瓦檐下的冰,后日又会化作云霞里的雨。三年前的旧毛衣拆了毛线钩成桌布,废弃的快递箱叠成收纳筐,窗台上枯萎的多肉叶子落在土里,又冒出新芽。这哪是消失?分明是换副皮囊再活一次。隔壁张大爷总念叨:“从前家家烧蜂窝煤,后来烧煤气,现在又换光伏板——说到底是能量在变戏法。”</b></p><p class="ql-block"><b> 人类总爱跟“变化”较劲。菜市场里总见人挑最新鲜的菜,可清晨刚洒过水的茼蒿和傍晚晒蔫的白菜,第二天进了砂锅都是同样软烂;城中村的拆迁工地上,三十年前的红砖楼房正被装进卡车,而拆下来的钢筋转眼就筑成了新地铁站的水泥骨架。我们管这叫“旧城改造”,倒不如说是物质在和我们玩捉迷藏——既没有消失的瓦砾,也没有新生的楼宇,只是泥土换了种排列组合,继续托举人间烟火。</b></p><p class="ql-block"><b> 转变意识就像给眼睛换滤镜。小区里的共享充电宝总被人埋怨“不是自家东西不爱惜”,可上周暴雨夜,偏偏是这些公共充电宝救活了十几部联系家人的手机。二手平台上转手的婴儿车,载过王家的闺女又推着李家的孙子,漆皮磨花了,倒衬得车轴上岁月的包浆温润。物业新设的旧物交换角里,有人用半瓶辣椒酱换走了我闲置的茶具——如今那瓶辣椒酱正在我家冰箱里,和商场买来的没什么两样。</b></p><p class="ql-block"><b> 朋友总焦虑存款增速赶不上房价,我却想起老家屋后的竹林。父亲年年砍竹编筐,新竹总在刀痕旁抽芽,三十年后竹丛反而比当初更茂密。现代人总把“资源”算作加减法,却忘了真正的智慧是像竹林那样,在取用中孕育新生。公司楼下新开的素食馆,用豆腐渣做饼干,用萝卜皮腌泡菜,昨日还被视作废料的东西,今日就成了食客们追捧的养生佳肴。</b></p><p class="ql-block"><b> 夜深开窗,望见对面楼群灯火明灭。有人在打游戏,有人在看股票,有人正把孩子的奶粉罐改装成收纳盒。晚风拂过小区中央的水池,水面倒映的月光碎成银鳞,转瞬又复原如初。此刻突然懂得《金刚经》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意——与其拼命追逐永恒,不如像溪中鹅卵石,任水流冲刷出温润的光泽;与其抗拒无常,不如做夜空里的北斗,自身运转便自成轨迹。</b></p><p class="ql-block"><b> 天地如陶轮,万物皆坯土。且看那晨雾会在阳光下化作云,秋霜将融作春溪,就连此刻呼吸着的空气,七百年前或许吹拂过苏轼的竹杖芒鞋。当我们在阳台上种下薄荷,在社区群里交换种子,在垃圾分类时轻拭瓶身上的油渍,便已参透了最朴素的禅机:所谓永恒,不过是无数个此时此刻的生生不息。</b></p> <p class="ql-block"><b>  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