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19.33万户籍人口的教育版图中,县域高中是连接城乡教育的关键枢纽,承载着65%以上少数民族家庭对优质教育的期盼。2025年《县中振兴行动计划》的正式印发,为白沙县中发展注入政策动能,而县中振兴绝非单一学段的升级,更是以优质高中为支点,撬动乡镇教育提质、筑牢县域教育公平根基的系统性工程。</b></p> 资源扩容:为乡镇学子铺就“升学通途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教育公平的起点,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此前,白沙每年近2500名初三考生中,约1000名孩子因学位不足被迫止步高中门外,其中多数是乡镇少数民族学生 ,这种断层直接制约了乡镇教育的发展活力。县中振兴首要破解的便是资源瓶颈,为乡镇学子打通上升通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沙以硬件升级扩容学位供给,2023年将县民族中学变更为完全中学,新增高中学位1200个,2024年推进总投资超1.1亿元的改扩建项目,2025年建成后进一步满足乡镇学子的升学需求 。海南中学白沙学校与民族中学的“双校驱动”格局,让高中阶段入学率从37%跃升至57%,提升的20个百分点背后,是无数乡镇家庭“家门口上好学”的梦想照进现实 。学位供给的增加,不仅减少了乡镇学生的升学流失,更向乡镇学校传递了明确信号——坚持优质教学就有清晰的成长出口,从根源上激发了乡镇学校的办学动力。</b></p> 质量提升:为乡镇教育注入“专业活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县中与乡镇学校的良性互动,核心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下沉辐射。此前白沙乡镇教育面临的突出困境,恰是教研力量薄弱、城乡质量差距悬殊:2023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某个学校六年级平均分与县一小相差83分,低分率高出近30%,而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研究生学历教师仅占3%,10个学科缺乏专职教研员 ,这种专业断层亟需以县中为平台进行填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县中振兴正在构建“上下联动”的质量提升机制。借助海南中学托管合作的优势,白沙县中本科上线率已从44%跃升至54%,而优质县中的成长同步转化为乡镇教育的“资源红利”。通过开展“县中教师乡镇支教”“教研联盟共建”等活动,县中骨干教师将先进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思路输送至乡村教学点,针对性解决乡镇教师培训实效性不足的问题 。同时,县中通过数字教学平台共享优质课例,让乡镇学生也能接触到与县城同等质量的教学内容,逐步缩小城乡学业差距。这种“县中引领、乡镇跟进”的模式,正破解乡镇教育“单打独斗”的困局。</b></p> 生态优化:为乡镇教育树立“发展标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片面追求升学率曾是县域教育的共性问题,而乡镇学校因资源有限,更容易陷入“唯分数论”的误区。县中振兴倡导的“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理念,正通过示范效应重塑乡镇教育生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沙县中率先践行多元育人理念,县民族中学依托民族文体特色资源,分类分层培养体育、艺术特长学生,避免了“一刀切”的培养模式 。这种发展导向迅速传导至乡镇学校:牙叉镇、七坊镇、邦溪镇等乡镇中心校纷纷借鉴县中经验,开设黎锦技艺、山地运动等特色课程,既保留民族文化基因,又呼应县中特色招生需求。县中对“超时学习、违规补课”的整治,更推动乡镇学校摆脱“低效率刷题”的惯性,将更多精力放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正如教育部强调的,县中生态优化的核心是回归育人本质,这种理念革新为乡镇教育指明了“不拼分数拼特色”的发展路径。</b></p> 融通发展:为乡镇学生拓宽“成才路径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县中振兴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职普融通、特色发展”的成才体系,让乡镇学生拥有更多人生选择。对于乡镇学生而言,县中不仅是升学跳板,更是探索自身潜能的平台——县中多样化发展格局的形成,直接为乡镇学校的特色教学提供了衔接出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沙县中通过综合高中建设推动职普融通,既强化文化课教学保障升学需求,又开设职业技能选修课程对接本地产业发展。这种布局让乡镇学校的特色教学有了明确方向:七坊镇学校的热带农业实践课程、荣邦乡学校的乡村旅游研学活动,都能与县中相关课程形成衔接,让乡镇学生既能通过升学走向更广阔天地,也能依托技能扎根家乡发展。县中振兴打破了“唯有升学一条路”的局限,也让乡镇教育摆脱了“为升学而教”的单一定位,形成“特色培育—多元升学—本地就业”的良性循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学位扩容到质量辐射,从生态引领到路径拓宽,白沙县中振兴的每一步都与乡镇教育紧密相连。当县中成为优质教育的“聚集地”,乡镇学校便有了专业引领;当县中搭建起多元成才的“立交桥”,乡镇学生便有了更多可能。在这场教育变革中,县中振兴不仅筑牢了白沙教育公平的县域根基,更成为驱动乡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引擎,让“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承诺在白沙大地落地生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