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于美国电影《教父》我早有耳闻,都说这是一部男人的教科书,但一直没有机会静下心来好好地观看一番。恰好今年夏天儿子归国探亲,他向我推荐了这部作品,并说他已看完第一部,理解得还不够深刻,说可以再陪我重温一遍剧情。</p> <p class="ql-block"> 电影开始,是一大段对白,是殡仪馆老板请求第一代教父黑帮家族老大柯里昂为他女儿“主持公道”,但教父淡然地拒绝了他。我看得不是很明白,儿子便在旁边给我当“解说”,他说教父拒绝的原因是因殡仪馆老板请求的方式和态度错了,破坏了两人之间应有的“尊重”和“关系”的规则。殡仪馆老板多年没有维持和教父的友谊,直到需要帮忙时才来找教父。而且,开门见山就想用钱来做交易,不想欠教父的人情。“你要多少钱,我照付”,这句话侮辱了教父的自尊,也冒犯了教父的权威,在教父的世界里,忠诚和人情永远比金钱重要。因为,只有互欠人情,才会觉得彼此的重要,这便是教父的行事逻辑。</p><p class="ql-block"> 儿子还给我解析了教父这个名称在这部电影里的引申含义,一般从宗教意义来讲,在天主教中,“教父”是指在婴儿的洗礼仪式上,承诺引导其灵魂,保障其宗教信仰的人。延伸开来,便是一个人精神上的保护者和引路人。但是在柯里昂家族,“教父”是对其最高领导者的尊称,他保护的是家族利益,引导的是自己的帮派如何在残酷的世界里生存、壮大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教父”是整个家族的大家长。</p> <p class="ql-block"> 有了儿子条分缕析地解读,我逐渐进入剧情,并被一点点地吸引。</p><p class="ql-block"> 《教父》并不是简单的犯罪叙事,而是用黑手党的外壳,包裹着对“家族”与“权力”的深刻解构。故事的背景是1901年的意大利西西里小镇,第一代教父维托的父亲、哥哥被当地黑手党杀害,母亲为保护这仅有的一个儿子而牺牲,维托经过千难万险漂流到美国。年轻的维托在纽约结识了克莱门扎、忒西奥,靠“保护弱小”积累声望,用水果刀杀死欺压移民的黑手党,开始建立家族势力,同时经营橄榄油生意(合法掩护)。</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教父》的开篇,是维托女儿康妮的婚礼,此时家族已是纽约黑手党重要力量,而维托拒绝毒品生意遭暗杀,身受重伤。这处情节让我对一代教父有些肃然起敬,不管在大风大浪中如何颠簸,他能坚守底线,不触碰毒品,不牟取暴利,生动地诠释了何为“盗亦有道”。</p> <p class="ql-block"> 随着剧情发展,黑帮家族一幕幕在欲望与屠戮中相互绞杀的残酷斗争便接连上演。教父的大儿子桑尼暂接家族事务,但对手利用了他的冲动和任性将他猎杀,二儿子迈克不得不放弃他军人身份接手家族残局,并与教父的得力助手汤姆和“克胖”一道策划复仇,处决了大毒枭索洛佐。之后,他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在西西里与一见钟情的意大利姑娘结婚,但新婚妻子不久就在本应暗杀迈克的汽车里被炸弹误杀。后迈克返回纽约,正式成为第二代教父。</p><p class="ql-block"> 迈克一直活在如何让家族生意合法化的困局里。</p><p class="ql-block"> 最初,迈克是一个参加过二战,想远离黑帮家族的正直青年,他与妻子凯相识相恋,有着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但迈克不得已接手家族事务后,一切都变了。凯是独立的美国女性,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观,她不想介入迈克的黑帮家庭,但她又深爱着迈克,她一次次地期待迈克能“洗白”家族事业,不要在黑帮家族里越陷越深,但迈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虽然他一次次向妻子保证一定让家族生意合法化,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要“上岸”,怎奈“开弓没有回头箭”,迈克无法放弃庞大的家族产业去成全爱情,他和凯的爱情从最初的炽热到最后的冰冷,其实也是“现代文明”与“黑帮规则”不可调和的矛盾。</p> <p class="ql-block"> 迈克的悲剧在于,他从接手家族产业的那一刻起,无论他和谁组建家庭,都不能活在阳光和自由中,妻子和孩子无时无刻不处在巨大的危机中,不是遭遇暗杀就是被绑架做人质,这是黑帮家族的性质所决定的,既然做了教父,就得失去“爱一个人”的资格。家族的使命感不仅困住了迈克,也让他不得不失去作为正常人所拥有的家庭温情,他和凯之间爱情的落幕,何尝不是他权力悲剧的另一个注脚。</p><p class="ql-block"> 三部《教父》,时间跨度久远,从1901年的意大利西西里小镇开始到《教父3》结尾,迈克已经年近70。如此庞杂的故事背景和绵长的时间线,如果没有一个有条不紊的叙事结构是很难吸引观众的,也无法让观众理清家族命运的脉络和人物之间的逻辑因果。导演科波拉在《教父2》中一方面表现迈克试图将家族生意合法化,业务拓展至古巴,一方面又用回忆线穿插年轻教父维托在纽约的发家史。说到年轻的维托,我们不能不提到罗伯特·德尼罗的表演。他完美地承接了白兰度版老年教父的气度,却又演绎出独属于“创业者”维托年轻时的青涩与锐利。德尼罗年轻时的扮相十分俊朗,英气勃发,但他在遭遇欺压时迸发的那种骨子里的狠劲和杀伐决断的勇气又为他日后成为黑帮教父进行了很好的铺垫。为救朋友冷静布局,用一把水果刀完成第一次“复仇”,动作干脆利落,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这是一个天生的王者。</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白兰度饰演的老年教父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威严,那么二代教父帕西诺的表演便是一种从隐忍到爆发的痛苦蜕变,其“炸裂演技”堪称整部作品的灵魂。他本想远离家族的黑暗,做个纯粹的军人,但却在命运的安排下不得已接过家族的权杖。从最初眼神清澈,语气平和,到后来的眼神锐利如刀,迈克似乎能看透一切的背叛者、伪装者,别人在他眼里几乎都是“透明人”。</p><p class="ql-block"> 餐厅杀索洛佐那场戏,是帕西诺演技的一个“炸点”,他手指摩梭水杯,眼神从犹豫到坚定,没有一个表情多余,没有一个动作夸张,所有的表演都拿捏到位,也让观众感受到了迈克人生中最重要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在一代教父的葬礼上,迈克端坐一隅,冷静地观看前来吊唁父亲的一众人等,锐利的眼神扫过每一个人,此时,他更像是在“审视棋局”,分辨谁是真心吊唁,谁是假意试探,帕西诺用极致的冷静剥离了情绪,用眼神完成了局势的掌控。</p> <p class="ql-block"> 帕西诺最炸裂人心的演技是《教父3》接近结尾时,杀手本该射向迈克的子弹却被女儿挡住,当年轻漂亮的女儿在倒下的一瞬间喃喃地叫了一声“爸爸”时,迈克望着女儿胸口汩汩流淌的鲜血,他简直不敢相信女儿就这样残忍地与他永别了。迈克踉跄着扑过去,抱着女儿的身体,只是张大嘴巴,但好久都发不出一丝声音,突然,一声撕破夜幕的嚎叫从他的喉咙里迸出,这从灵魂深处撕扯出来的嚎叫带着绝望、带着悲怆让屏幕外的观众都感受到这是一种疼到至极的伤痛!迈克的眼神从震惊到空洞,最后瘫倒在地,帕西诺奉献了影史上前所未有的表演。</p><p class="ql-block"> 我和儿子说,我已经被帕西诺的表演俘获了,这个小个子男人的演技魅力真是光芒四射!</p> <p class="ql-block"> 迈克原本有望和凯重拾旧爱,但凯面对爱女惨死的一幕,就注定了她和迈克不可能再破镜重圆。镜头最后,迈克白发苍苍,孤独终老。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落幕,更是对迈克悲剧人生的诠释!他每一次以家族之名的冷酷决策,都在不断地扼杀他的人性。杀死对手、杀死姐夫、杀死二哥,每一次必要的残忍都让他离最初的自己更远一步。</p><p class="ql-block"> 《教父》的伟大在于它并不是一部单纯的黑帮影片,只充满杀戮和暴力,它超越了黑帮片的类型限制,剧中闪现的人性之光依然触动人心。一代教父维托临终前与孙子在花园里嬉戏追逐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这哪里是掌控庞大黑帮家族的老大,分明是一个满脸写着慈爱,享受含饴弄孙乐趣的老爷爷;在古巴,当迈克面对天性懦弱的二哥弗雷多的背叛,还对他保留了最后一丝温情,在混乱的人群中,他大声地喊着被人流裹挟的哥哥,希望他能回头是岸,但哥哥远远地望着弟弟,最终还是消失在人流中,迈克悲情难抑,他对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多么的不舍;在妈妈面前,迈克像一个无助的孩子,跟妈妈喃喃细语,渴望得到妈妈的爱抚和怜惜;迈克回忆起与前妻凯的温情时光时眼中罕见的柔软,让我们又看到了他最初眼神的清澈和明亮。</p><p class="ql-block"> 这些片段如此珍贵,它让“教父”不再是冷血的犯罪符号,而是有温度、有血性的活生生的“人”,即使在最黑暗的现实中,人性的火种也从未完全熄灭。</p> <p class="ql-block"> 一部伟大的巨著,从不是主角的独角戏,《教父》三部曲中,那些鲜活的配角如同精密的齿轮,撑起了柯里昂家族的骨架,也用各自的命运,让“盗亦有道”的江湖更显真实立体,他们的表演没有主角的高光,却每一束都照亮人心。 </p><p class="ql-block"> 汤姆·黑根是这个家族最核心的成员,也是一代教父得力的助手,他最深入人心的是他的“忠诚”,即便迈克后期对他产生猜忌,他仍坚守着对家族的承诺;桑尼·柯里昂是一代教父的长子,他像一团燃烧的烈火,冲动而炽热,这也是他的软肋,最终他也为他“纯粹的暴烈”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弗雷多是一代教父的二儿子,也是家族里的“异类”——他没有哥哥的强悍,也没有弟弟的沉稳,他是一个想融入家族却能力不足的“孩子”,他的背叛让迈克痛苦万分,但又不得不用“家法”处决了他。</p><p class="ql-block"> 汤姆的理性、桑尼的暴烈、弗雷多的懦弱,恰好构成了柯里昂家族的“人性三角”,也让“盗亦有道”的世界不再是黑白分明的传说——他们有优点,有缺陷,有忠诚,也有挣扎,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相互交织,让《教父》的江湖更像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就像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一样,《教父》三部曲也略有微瑕。虽然,三部曲都是出自导演科波拉一人之手,但感觉第三部还是有点“羸弱”,剧情不如前两部严谨,部分剧情走势,比如迈克女儿与侄子文森特的近亲恋爱让人觉得不适。从结构上来讲,第三部故事本身独立性较差,情节分支略显庞杂,迈克老年的刻画也不如前两部沉郁内敛。</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部经典作品,它的主题音乐势必为整部巨作锦上添花。其实,我在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对《教父》的主题曲便已熟知,作为世界最经典的电影音乐之一,当时我在欣赏这首曲子时,只是满足了我的听觉享受,可以说对音乐的理解尚显肤浅。如今,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再听这首曲子,已然觉得这是来自灵魂的交响,特别是开篇那段最经典的旋律辨识度超高,也最能打动人心。音色深沉厚重,带着强烈的忧郁气质,完美契合了电影中黑手党家族的威严、温情与宿命感,一响起就奠定了全片的史诗基调。它是《教父》的“声音名片”。</p> <p class="ql-block"> 这部时间跨越近八十年的电影史诗,值得每一个对人性、权力与命运抱有好奇的灵魂去品味。当你进入教父的世界,也相当于走进人生的隧道,那里光明与黑暗交织,正义与邪恶博弈,但即使身处黑暗,我们依然会从中寻找到人性的微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