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古堰画乡

哈罗

<p class="ql-block">哈罗,美篇号:2266047。</p> <p class="ql-block">  9月26日正午,秋老虎仍盛,暑热灼人。我们抵画乡,未入街巷,便循着对“画”的向往直奔瓯江——这次游学“游”与“学”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江面是流动的画,风与光为笔。瓯江碧水如练,风拂起细碎波纹,阳光洒在上面,像撒了把碎金。同伴驻足:“你看这光影,亮、碧、白三色,是天然的层次色块。”我们放慢脚步,望远处白帆木船缓缓驶过,风帆鼓风如展翅水鸟,划开浅痕,连时间都慢了。这一刻忽“学”得:成人游学无课堂,“慢”是最好的姿态,唯有沉心,方能捕捉自然的艺术肌理。</p> <p class="ql-block">  沿青石板往东走,鹅卵石墙的斑驳、老樟浓荫的疏密、画坊飘出的颜料香,皆为“学”的对象。青石板的灰衬老樟的绿,白墙映江的蓝。同伴感慨:“好的艺术从不是割裂自然,而是人文与自然‘共舞’。”这便是成人游学的“悟”——在观察交流中,咂摸自己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碎石滩上,群鸭摇摇摆摆迎面来。同伴学鸭叫,领头鸭停步歪头,橙黄脚蹼陷进沙里。“快拍!萌态转瞬即逝!”我们举机追拍,快门与鸭叫交响,你捕它瞬间,它赠你灵感。</p> <p class="ql-block">  同伴兴致勃勃地摆出驱赶鸭子的模样,鸭子倒也友好,乖乖配合着。瞧这人与自然的互动、人与动物的亲昵,处处都是和谐共处的温柔,让人忍不住感叹:这,就是生活最本真的诗意啊。</p> <p class="ql-block">  江水澄澈见底,游鱼摆尾的细碎波纹都清晰可见,游人举着相机,指尖轻凝,正追着那抹灵动身影按下快门。蓝天泼洒般铺展在头顶,碧水载着光影悠悠流淌,远山裹着黛色、绿树缀着浓荫,稳稳托住这方景致。</p> <p class="ql-block"> 古堰画乡抒怀</p><p class="ql-block">画框嵌就瓯江景,山水含情入画屏。</p><p class="ql-block">一帧热爱留倩影,江南诗意此间凝。</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街的青石板路,两旁的老宅错落有致,每一处都透着时光的韵味。那挂着“福”字的灯笼,在绿意掩映下,更添了几分烟火气。漫步其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人文的温度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静静流淌,这里的每一刻,都是人文与岁月交织的温柔篇章。</p> <p class="ql-block">  画乡的古街沾了些商业化的气,可烟火气没跑远,叫卖声混着桂花香在耳旁绕啊绕。秋日的阳光像怕生的孩子,躲在叶隙里腼腆地漏下几缕。赶紧往千年古樟下钻,在双桂亭旁悠然落坐。手抚过古樟树干,青苔绒绒的,像把春日的湿润攥在了掌心,心里忽的就漫起层叠的春意,连空气都变得软乎乎的。</p> <p class="ql-block">  画乡(大港头镇)有3棵千年古樟,其中码头的一棵尤为著名,树龄超1100年,主树干树围7.45米,树冠覆盖超500平方米。它是丽水巴比松画派的灵感起源地之一,也是画乡文艺活动的地标,香樟市集、油画市集等在此举办,还是景区最佳摄影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驱车来到通济堰,先寻着树荫走向古樟群——那才是古堰最动人的底色。十几棵千年古樟沿堰渠排开,棵棵高大参天,树干粗得要三四人合抱,深褐色的树皮皱巴巴的,刻满了岁月的纹路,枝干却遒劲地向天空舒展,枝叶浓密得像一把把巨伞,把正午的阳光挡得严严实实。</p> <p class="ql-block">  古堰(堰头村)有10棵千年古樟,树龄在1000-1500年,是华东最大的古樟群。其中“舍利树”树龄超1500年,树干中空可容数人,曾遭雷击火烧却奇迹生还。这些古樟根系深扎堰堤,是通济堰的“活体守护者”,也形成了遮天蔽日的“氧气森林”,与古桥、流水相映,宛如绿野仙踪的童话秘境</p> <p class="ql-block">  通济堰坐落于浙江丽水莲都区碧湖镇,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年),2014年入选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遗产。其核心是一座长275米的拱形石坝(南宋时由木坝改建),搭配进水闸、石函(世界最早“水上立交桥”)、渠道网络等,形成“竹枝状”灌溉系统,干渠长22.5千米,分48条支渠、321条毛渠,自流灌溉碧湖平原四万多亩粮田,兼具防洪排涝功能。</p> <p class="ql-block">  通济堰它创下两项“世界之最”:最早的拱形大坝、最早的水上立交桥,南宋《通济堰规》亦是世界最早水法规之一,现存18方历代碑刻,是研究古代水利的活化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离去时,老夫妻的默契笑语,是画乡生活最鲜活的注脚。这日游学,“游”瓯江帆、浅滩水、古樟灵秀;“学”光影、生活肌理、动态捕捉;“悟”慢心、生活艺术与共生诗意。画乡不止予我们速写,更予我们“行走观察、交流思考、体验感悟”的初心——这是此行最难得的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