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刘玉华简介</p><p class="ql-block">1950年出生,山东淄博人,1970年入伍,在空军部队工作三十余年,授空军上校军衔,正团职。入伍前跟随齐辛民老师学画,退休后致力于诗词书画的研究与创作,出版有《刘玉华国画选》《刘玉华书法作品选》《刘玉华书画精品集》,文学著作《雨花集》《古道拂云》《古墨凝香》,共约七十余万字,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广州电视台,中国书画报,人民政协报,齐鲁晚报等数十家媒体对其艺术事迹和作品作过报道,在广州、济南等地举办个展或合展六次。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广西文艺家协会创作委员,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广州市新世纪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p> <p class="ql-block">刘玉华:</p><p class="ql-block"> 刚才千黛女士说她是诗人,我说我是军人,当了一辈子军人。退休以后开始画画,我当兵前就跟着齐辛民老师学画,后来当兵入伍一直干到退休,退休以后又回归学画画,受各位老师影响也很多。</p><p class="ql-block"> 学齐辛民老师的,学刘曦林老师的,齐老师的画老辣简练,真气淋漓;刘老师的文人画,如有仙气盈盈,我读过他的山水、石榴、紫藤、水仙等等;还有刘振铎老师,我多年来得到他的指点,他是黑龙江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在全国获了很多次大奖,现在是中央文史馆研究员,今天他知道齐老师组织画展,多位老师到场,所以专门来观看画展。</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从军人的感触谈谈认识,我虽然个子不大,但却是个带兵的人,摸爬滚打几十年。军人崇尚的是钢铁铸成的感觉、热烈辉煌的感觉,不怕风吹雨打,喜欢顽强不屈的风格。但在我多年来画画时,画风却不是这样,有人说是淡雅或者清秀,但后来才知道这是弱了。刚才刘曦林老师看了我的画,也指出了弱的问题。齐老师告诉我,弱的地方立不住,现在就跟着变。秋萍老师说我的画风变了很多,胆子大了许多。但是怎么变是个大问题,变的道路不会很简单。</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展览有我六幅画,自以为比以前有变化。画集上第一篇文章也是让我写的,刚才刘老师肯定了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以前我在部队机关,写总结报告、通报、通令、请示、命令等这类军用文书,退休后写诗词歌赋散文等,重新学起。好在我有个长处是喜欢读书,喜欢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的东西,并且受了不少影响。艺术常常是相通的,文学艺术会影响书画。</p><p class="ql-block"> 这次展出的一百五十多幅作品,风格多样,众彩纷呈。虽然大多属于大写意,但是各自有各自的语言,各有特点,我感到可借鉴的地方很多,我一定要努力取众家之长,特别是向名家大家学习,我相信,我的画以后还会有进步。</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石榴主题创作展随感</p><p class="ql-block"> 刘玉华</p><p class="ql-block"> 金风送爽,稼果飘香,丰收的喜悦漾溢在耕耘者心中。</p><p class="ql-block"> 石榴熟了,动人心弦的斑斓色彩,集祥汇瑞的气韵,沁人心脾的香甜,激动了榴乡人民,惊艳了万里神州。石榴主题大写意画展,在数十万亩石榴环拥的枣庄峄城区启幕了,这是以石榴为主题写生创作丰收成果的一次展示。 著名艺术家、教育家齐辛民先生带领的齐辛民艺术中心,携手榴乡同道,并特邀的几位国内艺术大家,奉献了此次大展盛筵。</p><p class="ql-block"> 北京齐辛民艺术中心,清华大学齐辛民艺术工作室,在齐辛民先生这位耄耋艺术家的带领下,为让中国画大写意的真谛与自然景物完美融合,以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十几次到全国多地写生创作,传道授艺。齐老老当益壮,以如火的师风,率众弟子五次赴彩云之南的西双版纳,九次到荷香弥漫的白洋淀边和淄博的高青湿地,行万里路,采万里风。为画好华夏嘉果石榴,四次到峄城,对话宝树嘉果之灵性,体悟用大写意的笔墨色彩,表现石榴的钟灵毓秀。</p><p class="ql-block"> 峄城,物华天宝之地,石榴的故事引人入胜,是出使西域的张骞把石榴籽带到华夏,从此,神州大地上才有了石榴宝树嘉果。是“凿壁偷光”的匡衡把石榴树移栽到他的故里峄城。如今,有几百年树龄的石榴遍地都是,棵棵都如老神仙般的仙风道骨。峄城的领导和民众,说起石榴的好处和故事,如数家珍,自豪与喜悦溢于言表,为发展石榴经济和文化用心努力。前年金秋,习近平主席高兴地到峄城石榴基地视察,并借助石榴的美好,祝福全国人民。</p><p class="ql-block"> 齐辛民艺术中心的师生,被峄城石榴一次次的感动着。石榴老树的沧桑,鲜花的娇艳,形质与色彩的奇特与斑斓,丰满了多情的笔墨,滋润了大气的画作。每件作品,都凝聚着老师诲人不倦的心血,彰显着画家学而不厌的精神,包含着“匡衡凿壁偷光”的勤奋,回味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艰辛,回荡着齐辛民艺术中心画家们万里写生的脚步声,也渗透着秋萍女士奉献操劳、运筹谋划、不计名利、甘当绿叶的那颗慧心。作品体现着艺术思想的辩证统一,寓繁于简,寓巧于拙,气势如急瀑直下,骤雨横行,墨彩如彩霞飞舞,虹驻云屯,笔墨敦厚而深沉,豪放而亲和,老辣淋漓畅快缤纷。“画中三笔”理论的灵活运用,成就着画面的和谐。</p><p class="ql-block"> 作品会说话,为红艳的花渲彩,为苍劲的树传神,为甜美的果写照。似象非象之形外大象,若有若无之弦外之音,以与众不同的旋律,涌动在大匠之门。或许是一声赞美,也许是一段乡愁,或许是一种陶醉,也许是一份寄托。情接着天外的仙客,意连着远古的传承。朴素与风流,丰满与空灵,咏着梵高的奇逸,唤着青藤的狂放,吟着白石的天真。以赤子之心笔歌墨舞,礼赞大美,鼓舞风云,让大写意的风采振奋人心,也为峄城石榴这张亮丽的名片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 此时也,熟透的石榴瑰丽斑斓,晕染了冠世榴园,喜悦了万福榴地,陶醉了云颐山庄,也庆贺着展览的热烈。羊餐榴实而开泰,鸟食榴籽而畅鸣,人载榴果而乐归,燕唱榴歌而南还。一派丰收景象之中,参展的画家们,泼彩舞墨,挥毫放歌,映着挂满榴实的山川原野,捧着石榴的美好祝福,让浩荡的金风传播绚丽,让清冽的霜露沾满香甜,让悠悠秋云带上祝福,祝福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生活像石榴一样红红火火,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如意吉祥,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五年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