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化

松林半岛

<p class="ql-block">昨天,外孙女团子在宜家商场里玩得不亦乐乎,手里攥着一只布做的大大的蟒蛇,一会又换上狮子,笑嘻嘻地举到头顶,假装自己是猛兽。她把狮子的脑袋套在自己头上,毛茸茸的耳朵歪在两边,眼睛从兽嘴的缝隙里偷偷往外瞧,忽然张嘴“嗷——”地一声,扑向大家。</p> 这要是以前,看到这些猛兽的玩具,她早吓得躲到大人的身后了,远远地离开那些猛兽的玩具。那时听见雷声都要哭,看见狗跑过都紧张得不敢迈步。可如今,她不仅能直面那些曾让她害怕的“怪兽”,还能把它们变成游戏的伙伴,甚至披在身上,扮演起它们的角色来。 这一变化,我看到她心智的渐渐成熟,认知的渐次变化,一种欣慰从心底升起,一种舒展从脑海流出。带外孙女团子三年多的成长巨大变化,承载着多少生命的力量,流析出多少成长的感慨,和亲人们一点一滴的关注。<br><br><br> 团子是在艰难的疫情中出生的,但三年多我们关注的目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幼儿的成长,常常藏在这样不经意的瞬间里,让你来不及捕捉这些变化的闪光,就稍纵即逝了。看着她对这些巨大的猛兽玩具,她不再躲闪,而是迎上去,用笑声把恐惧变成游戏。这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一步步走来的。<br><br><br> 从第一次在婴儿车里睁眼看世界,到如今在商场里抱着玩具猛兽跑;从牙牙学语,含糊不清地叫“外东”(外公),到现在脆生生普通话地给大家说“国庆节中秋节快乐哦”;从扶着沙发颤巍巍地挪步,到在沙滩上、草地上、落满秋叶的地里留下一串串小脚印——她的每一步,都像在无声地告诉我:生命,原来就是这样一点点落步的,就是这样一点点舒展的。 我曾以为带外孙女是负担,是琐碎,是操心。可看着团子长大,我渐渐明白,这不是消耗,而是滋养,不是累赘,而是释然。她的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发问、每一次突然冒出的童言稚语,每一次忽然的变化,都像一颗颗种子,落进我日渐安静的老年生活里,会长出新的枝叶。 从她一出生,我就开始习惯记录她,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留痕,而是因为,她的那些闪亮的时刻,她的那些灵犀的瞬间,的确是太让人感动了,以前是没有条件和时间,去感受记录这场美丽的变化,因为没有随时可以拍照录像的器材,也没有随时可以书写或者语音记录,而今这一切用手机都随心随意实现,能留下美好瞬间,动人的时刻,美情的体验,甚至,还能用上AI这个智能的得力助手。<div><br></div> 带外孙女三年多来,我记录了三百八十多篇她的成长点滴,美篇上三百万次的浏览背后,不是热闹,而是一份静默的陪伴。这不是简单的时间的流水账,可我知道,那都是有感而发的,那都是有情而动的,是心跳的回响,是脉动的声音,那是时光的刻度,是人生的维度,是生命的温度。每一个字,都是我和她共同走过的路。她变了,我也变了——更亲切,更敏锐,更愿意蹲下来,从她的眼睛里看这个世界。<br> 在记录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也重新认识了自己。那些曾经以为早已凝固的岁月,竟因她而流动起来。而是成长中的灵犀,生命闪光的留影,生活瞬间的感动,历程坎坷的,心灵之路,都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的,而是把美好留给明天,让今后的回看中依旧是能栩栩如生走进那个时刻的。<br><br><br> <br><br> 原来,成长变化从不只是属于孩子的。当一个老人愿意为一个小生命停下脚步,弯下腰,听她讲一只小白兔的故事,给她唱两只老虎的儿歌,那一刻,他自己也在悄悄长大。变化,从来不是单向的河流,而是彼此映照的涟漪,而是相伴的星月。她在前方奔跑,我在后方凝望,而我们都在时光里,慢慢变成了更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