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上海之鱼的“光织绿境”

国强

南上海的上海之鱼是奉贤新城的生态地标。国庆期间,它以光为媒,通过投影秀呈现自然之美、人文之韵。<br> 下午,太阳西斜时,我坐上地铁五号线,与上海之鱼美丽邂逅。记得疫情期间曾来过这里,那是“2020上海(国际)花展分会场设在上海之鱼”的泡泡公园。<br> 我穿行其间,感觉变化很大。沿着曲折有致的滨水岸线,眼前呈现广袤的绿地,金海湖跃然大地,与其北侧的生态林黄绿交融,我不时驻足拍摄。<br> 夜幕降临,上海之鱼化身为光影交织的梦幻舞台。周边的点睛广场紫色灯带如薰衣草花海摇曳生姿,绿色光影似水波流转,金色灯带宛若湖岸沙滩,与远处的“在水一方”、奉贤博物馆等建筑灯光相映成趣。<br> 见到一位市民游客,他说:“我五点就过来了,第一次感受到奉贤的夜景如此迷人。”一位本地居民说,“我长期居住在这里,经常来散步,亲眼见证了这片区域变得越来越美。”上海之鱼,这颗镶嵌在奉贤新城腹地的生态明珠,在国庆节之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将这片静谧的湖水与葱郁的绿地,化为一幅流动的光影画卷。<br> 我循着那若隐若现的光影指引,步入这片“光织绿境”。光影在岸边的芦苇荡中穿梭,仿佛萤火虫在林间飞舞,人文之韵在光影中悄然流淌,将自然的静谧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时而举起相机,想将这转瞬即逝的美丽定格,却发现镜头里的每一帧都难以完全捕捉。<br> 沿着湖边缓缓踱步,沉浸在光影的洗礼中,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遇见新的惊喜。我想,这是奉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创造。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将一片荒凉普通的土地打造成生态地标,再以光影为媒,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记录下这“光织绿境”的夜景,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br> 离开时,湖面依旧波光粼粼,远处的烟火升起,岸边的光影似乎还在轻轻摇曳。今夜的“光织绿境”将成为我心中一段温暖而深刻的记忆。<br><br> 波光粼粼的湖面,那是“上海之鱼”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以“光织绿境”为主题的国庆光影节,是一场光影与生态交融的美丽邂逅,也是奉贤生态与艺术融合的生动实践。 在长约一公里的滨河步道人行路线,串联起点睛广场、薰衣草灯海和艺术雕塑等。此时,太阳还未落山,我边走边看,穿梭在体验路线上。 时而有自行车,游览车经过。以“光织绿境—探索新城之新的生态之光”为主题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奉贤分会场活动在上海之鱼金海湖畔启幕。 此时,风轻云淡,带着孩子,家人支起帐篷,体验休闲,让人沉醉,物我两忘。亲近自然,享受美好时光。 我不时驻足,凝视一处光影造型。小朋友们在光圈中攀爬,玩耍,不亦乐乎! 站在湖边,抬眼望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原本熟悉的上海之鱼,此刻正变得陌生起来,眼前的建筑,似乎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奉贤博物馆曲线的身影,在夕阳的映辉下,晕染开奉贤新城的温柔。 当城市的喧嚣渐渐沉淀,一场光与影、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邂逅在上海之鱼展开。 微风拂过,带着湖水的湿润气息,眼前光影中的芦苇与远处奉贤新城的轮廓交相辉映,让人沉醉。 在点睛广场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这真是有点以假乱真!秋空明月悬,清辉映湖畔,又是一年中秋情正浓。 光影的巨幕在湖面展开,光影变幻间,在水一方的建筑,借助光影艺术的独特语言,展现奉贤的人文底蕴与生态魅力。 上海之鱼,今夜,它以光为媒,以投影秀呈现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一场光影与生态交融的美丽邂逅。 上海之鱼,以水为魂,以绿为衣。今夜,它披上了光影的华服,美得如此不真实,却又如此真切地存在于眼前。<br><br> 夜色如墨,光织绿境,月光所至,皆是故乡。邂逅奉贤的诗与远方。 皎皎秋空,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光影勾勒出的建筑美,水杉林,是如此鲜活,如此富有生命力。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夜色如水,秋意苒苒,思绪袅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是一场光影的邂逅,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展望。 我相信,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奉贤的明天,必将如这光影秀一般,绚烂夺目,灿烂辉煌。而上海之鱼,也将继续以它独特的方式,见证并参与这座城市的成长与蜕变。<br><br> <br><br>文/摄影 国强<br><br>2025年10月6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