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载藏路,与杭藏协同行

杭藏协玉委会(钱宝斋)

<p class="ql-block">作者:钱宝斋</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456633</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协会活动自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2年8月3日,于我而言是收藏人生里一枚永不褪色的坐标。经徐文虎老师热忱牵线,我推开了杭州市收藏协会的大门,更在此幸遇影响我半生藏路的引路明灯——时任协会会长的徐正国先生。彼时的我,对收藏仅存懵懂好奇,是协会以包容姿态接纳了这位“新兵”,让我从协助办公室琐碎事务起步,在笔墨与器物的浸润中,慢慢触碰到收藏世界的深邃与温度,也自此开启了与杭藏协并肩同行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些年,我紧随协会的脚步,亲历了收藏从“小众雅玩”走向“大众共享”的蜕变。无论是“收藏走进采荷社区”时,邻里围坐听藏品背后故事的热闹场景,还是跟随主管单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在柳浪闻莺的清风里开展为民服务、免费鉴宝的温暖画面,每一次参与都让我对“收藏”有了新的认知:它从不是玻璃展柜里冰冷的器物,而是能串联起文化记忆、传递人间温情的鲜活载体。指尖拂过老物件的纹路,耳畔交织着藏友的交流与市民的惊叹,这份感动,成了我与杭藏协携手深耕藏路的初心之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着对古玉器的一腔执念,2017年5月28日,我鼓起勇气向协会递交了成立玉器专业委员会的申请。徐正国会长的鼎力支持与悉心指导,让这份“个人热爱”得以融入协会发展的蓝图——我如愿担起玉委会主任的职责,开始探索“以玉为媒”的文化传播新路径。我们创新打造“古玩研学”品牌,一次次带领藏友奔赴洛阳、南阳、郑州、侯马等古玉发源地,更与随州考古所达成合作,让大家得以“零距离”贴近考古现场,亲手触摸出土玉器的斑驳包浆,在专家的讲解中读懂纹饰里藏着的千年文明。当藏友们为一件汉代玉璧的工艺惊叹不已时,我深知,我与杭藏协共同搭建的不仅是研学平台,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0年,是我与杭藏协共同成长的“硕果之年”。5月的江南,黎里古镇的六悦博物馆古色古香,在协会年度年会暨常务理事会员代表大会上,我有幸被增选为副秘书长,身份从“执行者”转向“谋划者”,肩上多了一份与协会共谋发展的责任;10月的临平,博陆“赵松年书法纪念馆”里,首个杭州市收藏协会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红马甲的身影穿梭在文物保护宣传、公益鉴宝活动中,为我与杭藏协共同珍视的这份事业,赢得了“有温度、有担当”的社会口碑。那段日子,我常带着团队梳理活动思路、优化服务流程,只为让我与杭藏协的品牌影响力,在每一次用心付出中悄然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光荏苒,十二载藏路弹指而过。2025年7月,当协会理事会以联名推荐的方式,提议我担任副会长时,心中满是感动与敬畏。从2012年怯生生的收藏新兵,到如今协助会长统筹日常工作、对接对外联络的核心成员,我与杭藏协的同行之路,早已超越“会员与组织”的联结,成了彼此成就、共赴热爱的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份十二载的藏路情里,有徐正国会长的谆谆教诲,有杭藏协大家庭的温暖扶持,更有我对文化传承的不变初心。未来,我仍会以赤子之心紧随杭藏协的步伐,在收藏之路上继续同行,让更多人读懂收藏的意义,让文化的火种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璀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