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广元城西嘉陵江畔的皇泽寺。这里不仅是国内唯一的武则天祀庙,寺内还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皇泽寺摩崖造像及其历代碑刻,不仅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更被专家们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p> 这是寺前大石头上郭沫若题写的寺名。据说武则天在广元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皇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乌奴寺",一名"川主庙",相传是为了纪念李冰与二郎的。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武后就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以后,施脂粉钱修建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 <p class="ql-block"> 皇泽寺内现保留有大门、则天殿、二圣殿、大佛楼等。</p> 跨进皇泽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二圣殿。这是二圣殿的侧面。 二圣殿大殿中央供奉唐高宗、武则天的真容铜像,两侧为高宗、武周朝时期九位著名大臣塑像。 二圣边上著名大臣塑像。 二圣殿后,是则天殿。该殿始建于唐,历史上曾称“武后真容殿”、“则天圣后殿”。 则天殿里的武则天石刻金妆真容像。据记载,武则天称帝后下诏赐寺并刻其真容,寺名遂改为皇泽。这是武则天晚年时期的形象,至今仍保持于寺内,全国唯一。 大佛楼又叫大佛石窟,原本无楼,是则天殿侧依山摩崖造像石窟。这三组建筑,雕梁画栋,错落有致,气势不凡,颇有巴山蜀水之秀丽巍峨。 这是大佛楼。由著名书法家李半黎先生题书“大佛楼”三字匾额于楼上。 皇泽寺大门北侧,有凤阁、钟楼,南侧则有写《心经》洞、武氏家庙和鼓楼。 大佛窟开凿于唐代中期。主佛阿弥陀佛,立于莲台之上,左手曲举胸前,右手施无畏印,体态雄健魁伟,表情庄严肃穆。 还有其它石窟,造型逼真。 这些佛龛造像,刻法古拙质朴。 石碑上刻有“广元府记”。据乾隆年间《广元县志》载:“今上皇帝龙飞之十八年至元丁丑(公元1286年)广元路从学教授章霪撰文广元路总管府知事王世明立石”。碑文中有“……全蜀咽喉,古今要地,山川神秀,而历代设置营建以及官制统属。仰尝求广元之义,其在易则曰广大配天地,其在春秋则谓一为元;今天下一统,其亦广元二字有以闻其先乎?……至元二十六年六月记”。从碑文中可解“广元”名称由来之一说也。 皇泽寺其后屡有毁建,现存建筑大部为清代建筑。 我们看到皇泽寺前的嘉陵江及广元市区。 这是钟鼓楼。 在皇泽寺一侧还有一座女皇文化陈列馆。 该馆运用大量武则天使用过的实物、文献资料、图片以及高科技场景再现技术,从武则天的人生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布展:“龙兴利州”、“走向皇位”、“伟业胜绩”、“无字丰碑”。 “龙兴利州”单元,从武则天出生在广元的角度,再现武则天童年时代在广元生活的情景。 “走向皇位”单元,展示武则天过人才智和政治才能、她成为历史上唯一女皇的曲折过程。 “伟业胜绩”单元,展示她的治国才能以及她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贡献。 “无字丰碑”单元,展示后人对武则天的评价,以及与世界上其他女皇比较,武则天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这是现代学者对武则天的评价,比较中肯。看了这些评价,我对武则天有了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