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嘉峪关,内蒙古额济纳旗,(相机摄影)

白思顺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2号至10月1号,我一路穿行在甘肃与内蒙古的交界地带,从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到莫高窟斑驳的壁画深处,再北上至额济纳旗的胡杨林,途经策克口岸、金塔胡杨林,最后抵达嘉峪关的雄关古道。这一程,是沙与水的对话,是时间与风的低语,更是我用相机记录下的、一场关于荒凉与生命力的视觉诗篇。</p> 敦煌  鸣沙山  月牙泉 <p class="ql-block">站在“鸣沙”巨石前,风从沙丘顶端滑落,发出细微的沙响,像是大地的呼吸。远处骆驼队缓缓移动,剪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仿佛从千年前走来。我按下快门,不只是为了风景,而是想留住那一刻——人行于沙海,渺小却坚定。</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三个红字刻在巨岩上,像是一句古老的召唤。阳光洒满沙丘,层层叠叠的波纹如同凝固的浪涛。有人在岩石边摆姿势拍照,笑声被风卷走,只留下身影与沙漠融为一体。我忽然明白,这里不是被征服的风景,而是让人臣服的自然之力。</p> <p class="ql-block">攀上沙丘的途中,脚下的细沙不断滑落,每一步都像在与重力博弈。抬头望去,湛蓝的天幕下,沙脊线勾勒出大地的轮廓。有人喘着气停下,有人继续前行,而我站在半坡回望,看见来路已被风吹平,仿佛我们从未踏足。</p> <p class="ql-block">沙丘之间,游客们散落如彩点,红裙、黄衫在黄沙中格外醒目。茅草伞下有人歇息,远处几座仿古建筑点缀其间,像是为这片原始之地添上的温柔注脚。我调低快门,捕捉光影中流动的人群,他们不只是看风景,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一场拍摄正在沙丘间进行,摄影师蹲在地上调整角度,道具箱敞开着,几件红白相间的传统服饰在风中轻扬。那不是表演,而是一种对美的追寻——在荒芜中搭建梦境,在沙海里种下诗意。</p> <p class="ql-block">绿洲突然出现在沙海中央,像一块翡翠镶嵌在黄绸之上。湖水倒映着蓝天与沙丘,几座屋舍静静伫立,游人沿水边缓步。我站在高处按下连拍,那一瞬间,沙漠不再只是荒凉,它有了心跳。</p> <p class="ql-block">俯瞰之下,沙漠与绿洲被一条小路温柔分割。一边是无垠的沙浪,一边是葱茏的树影与屋檐。这分明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解——我们没有征服沙漠,却在它的边缘,种出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沙丘上的人群三三两两,有人张开双臂迎风而立,有人蹲下抓起一把沙细细端详。蓝天无云,阳光慷慨,我调转镜头对准他们的背影,那一片片跃动的色彩,是这片寂静之地最生动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水边的中式建筑静静伫立,飞檐如鸟欲飞,倒影在湖中轻轻晃动。沙丘在远处泛着金光,而近处的紫花在微风中轻颤。我蹲下身,让镜头同时框住屋檐与小花——一刚一柔,一古一今,竟如此和谐。</p> <p class="ql-block">  沙漠与月牙泉绿洲再次相遇,这一次,中式楼阁临水而建,湖面如镜,映出飞檐与蓝天。游人缓步于回廊,脚步轻得怕惊扰了这份宁静。我按下快门,仿佛拍下的不是景,而是一段被风保存了千年的梦。</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天然拱门般的岩架,眼前豁然开朗——沙丘一路延伸至天际,阳光斜照,光影交错如刀刻。我站在拱下,像穿越了时间的门,身后是尘世,眼前是苍茫。</p> <p class="ql-block">沙丘的斜坡上,人流蜿蜒如一条彩色的河。阳光洒在沙粒上,泛起金光,每一步都踩出细碎的闪光。我调高ISO,捕捉光影中行走的身影——他们不是过客,而是这片沙海短暂而真实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第一泉”三个金字悬在檐下,沉稳而庄重。瓦片排列整齐,边缘雕花已有些风化,却更显岁月的温度。我仰头凝视,仿佛听见泉水叮咚,从历史深处传来。</p> <p class="ql-block">塔楼矗立在蓝天之下,飞檐层层叠叠,像要挣脱地心飞向天空。石桥上游客缓步而行,背包与帽子在阳光下跳跃。我按下快门,那一刻,古塔不再只是文物,它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灯塔。</p> <p class="ql-block">“第一泉”的牌匾再次出现,这一次,格子衬衫的背影正仰头凝望。建筑静默,人影微小,但正是这微小的身影,让古老的屋檐有了温度。</p> <p class="ql-block">雕像静立在古建前,绿树环绕,游客在台阶上驻足。有人拍照,有人静立不语。我悄悄按下快门,不是为了建筑的雕饰,而是为了那一刻——人与历史,只隔着一次呼吸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皇极殿”三字金光熠熠,黑底牌匾在阳光下格外庄重。游客在门前欢笑合影,红灯笼在背景中轻轻摇曳。我忽然觉得,庄严与欢愉,本就不该对立。</p> <p class="ql-block">塔顶的飞檐在阳光下闪耀,木雕繁复而精致。“鸣沙山月牙泉”的牌匾悬于中央,连监控摄像头都显得不那么突兀了。古老与现代,在这一刻达成了微妙的共存。</p> 敦  煌  莫  高  窟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p><p class="ql-block">土黄色的古墙斑驳,红木檐角在阴云下更显沉静。游客穿行其间,现代服饰与古老墙体形成鲜明对比。我按下快门,仿佛拍下的不是建筑,而是一段正在呼吸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洞穴幽深,方形凹槽内壁风化严重,像是被时间啃噬过的记忆。石墙冷峻,光线从外斜射进来,照亮一角尘埃。我屏住呼吸,仿佛听见了千年前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梁枋上的雕刻色彩依旧鲜艳,龙凤缠绕,线条流畅。我凑近细看,每一笔都藏着匠人的心跳。这些图案不只是装饰,它们是古人写给未来的情书。</p> <p class="ql-block">泥墙上的壁画已褪色,但仍能辨出流动的衣袂与飘舞的彩带。屋檐下的木雕花纹细腻,仿佛风一吹,就能听见乐声从画中飘出。</p> <p class="ql-block">洞壁上的壁画色彩斑斓,线条如流水般蜿蜒,讲述着某个被遗忘的神话。木质支架横跨上方,像是在为这段记忆撑起一片天。我静静凝视,仿佛被拉入那个神与人共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的屋舍错落有致,土黄的墙与深色木窗相映成趣。藤蔓攀上阳台,绿意悄然生长。我站在远处按下快门——这不是风景,是人与山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三字悬于蓝底牌匾之上,背后是斑驳的石窟与古老壁画。我站在洞口,仿佛听见了千年前的诵经声。这里不是景点,而是一扇通往信仰的门。</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飞檐上,蓝金相间的装饰熠熠生辉。绿树掩映中,几人缓步而行,身影融入古意。我按下快门,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p> <p class="ql-block">屋檐下的彩绘绚丽夺目,蓝金交织,木牌上的字迹已有些模糊。我仰头凝望,那些色彩不只是装饰,它们是古人对抗时间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沙丘连绵,光影交错,岩石与沙土的交界处,像是大地的年轮。我站在高处,风从耳边掠过,仿佛听见了沙漠的心跳。</p> 金  塔  胡  杨  林 <p class="ql-block">金塔胡杨林:</p><p class="ql-block">秋天的树叶金黄,在蓝天下燃烧。阳光穿过叶隙,洒下斑驳光影。我站在树下,仿佛被温暖包裹,听见了季节的私语。</p> <p class="ql-block">林荫道两旁,金黄的树冠如穹顶般覆盖。小道尽头,一人背影渐行渐远。我按下快门,那一刻,秋天有了形状。</p> <p class="ql-block">树干粗壮,裂痕如岁月的掌纹。几片黄叶挂在枝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轻轻触碰树皮,仿佛摸到了时间的皮肤。</p> <p class="ql-block">金黄的树叶在风中轻摇</p> 策  克  口  岸 额  济  纳  胡  杨  林 嘉 峪 关     关 城 嘉 峪 关    文 殊 寺 金 塔 胡 杨 林 制作编辑摄影:白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