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日本【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一)

果果美术教学总监 郭歌

<p class="ql-block">中秋节出发日本,先到北京,晚上和胡老师一起逛颐和园赏月。小路上一对情侣月下相拥而坐就是一幅绝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美照都是胡老师拍的,可能这就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吧。在这样的月夜,这样的夜晚,她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照片,表达什么样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晚餐全菌类的云南火锅,可一定要煮熟呀,明天一起躺板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p><p class="ql-block">​到达大阪周奶奶开讲第一课:</p><p class="ql-block">讲文明 讲礼貌 讲礼仪</p><p class="ql-block">​立大国国民风范!</p> <p class="ql-block">浮世绘美术馆很小,隐藏在大阪心斋桥附近繁华的商业街,离我们所住的酒店也很近,里面的藏品足够经典,美术馆里不让拍照。美术馆的门很小,大门旁边就是餐厅的广告,一不小心就会错过。</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记录】第二课</p><p class="ql-block"> ​大阪浮世绘美术馆</p><p class="ql-block"> ​此行有幸与被誉为“博物馆讲解第一人”的周娅老师同行。她是一位78岁的资深志愿者,在故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从事艺术与文物讲解工作,以优雅亲和、知识渊博的讲解风格著称。大家都亲切的称她为“阳光周奶奶”。在从大阪机场到浮世绘美术馆一小时的车程里,奶奶将浮世绘如何由中国传入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的发展,及其前世今生,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讲的透透彻彻。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听的我们舍不得下车。进入美术馆,“宝藏奶奶”拿出放大镜,细细讲解每一幅经典画作中隐藏的精彩细节,尤如开启着一个个令人眼花暸乱的“艺术盲盒”!浮世绘这种版画艺术形式源于中国,却兴于日本,个种原由…</p><p class="ql-block">​ 庆幸自己的决定,赶上【大阪世博会】的尾巴,还有【濑户内艺术节】,更重要的是与宝藏奶奶同行,这三个条件在一起百年不遇,错过了损失好几个亿,我说的是人民币不是日元!</p> <p class="ql-block">第一顿晚餐是非常有名的乌冬面。在吃面之前又上了各种小菜和点心。盘子非常精致,可见日本生活美学的应用,每一个盘子造型都很精致,色彩搭配非常和谐。</p> <p class="ql-block">这个碗确实不能称之为碗,的确是个盆儿,而且是超级大的盆儿。面的味道非常好,和我以前吃过的乌冬面完全不一样,怪不得进来时门口排着很长很长的等餐队伍。我们因为有提前的预定,所以顺利的提前进餐。</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还逛了一趟我最爱的无印良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吃完早饭后开启逛世博会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高大复杂的木质屋根是世博会的标志,也是一个地标。</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记录】大阪世博会掠影(一)</p><p class="ql-block">国庆大假汹涌的人潮加上世博会已近尾声,注定了我们这一天世博之旅的基调一一“排队等待,听天由命,随遇而安,享受世博最后的狂欢”!有芃芃老师事无巨细的探线功课和场外“技术”(黄牛的雅称)的加持,我和大静老师完成了大部分心愿单,虽疲惫不堪,却也收获满满。进场时精神抖擞,出场时已步履蹒跚!入馆时,我们驻足观展;等待时,赏各国风格炯异的建筑,捕捉园里的精彩瞬间!虽然只窥见冰山一角,我已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看展可爱的小孩子。</p> <p class="ql-block">高达馆只能在外面看看,压根儿进不去,人太多。</p> <p class="ql-block">我和大静一组,2014年一起参加过溢美的活动,初见时还有些拘谨。我们俩达成了共同的看馆思路,随遇而安,能看多少看多少😁😁😁</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俩进的第一个馆,因为人少不用预约,【欧洲联合馆】主要是讲植物的回收循环利用。说实话只看了个寂寞,啥没看懂🤣🤣🤣</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记录】大阪世博会掠影(二) 【日本馆】</p><p class="ql-block"> 展馆外立面充满禅意,采用大量的树木造型展示生命循环和循环经济♻️</p><p class="ql-block"> 日本馆场内分为三个主要区域,每个区域通过互动体验和视觉展示,传达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图4】从有机废物垃圾循环作为起点,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转化为水资源,让废物资源再利用(中央露天净水区【图5】)→【图6】→【图7】让藻类再生资源,解决化学燃料依赖和粮食短缺问题,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可爱的Hello Kitty形象进行演示,耳熟能详【图8,9】展示日本传统制造业如何融合现代技术,实现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可持续生产,这里请出了哆啦A梦 和高达,以漫画和玩具的方式进行展示。馆内音乐与灯光的融合亦恰到好处的与观展的动线吻合,是一场非常美好的循环之旅。</p> <p class="ql-block">我也是看过火星石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密密麻麻的人潮</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记录】大阪世博会掠影(三) 【电力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力馆绝对是世博会体验感最好的馆。进馆后每个人都得到一颗闪着七彩光芒的“电力蛋”,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电力蛋",为此你要在场内进行各种游戏互动体验,"收集"电力。展馆内顿时化身为一片片能量的区域,热闹非凡!收集【太阳能电】、【手动游戏电】、【植物能电】、【动物放电】、【运动震动电】…每次游戏结束后,将电力蛋轻轻贴近一个光环,电力以"能量"的方式传输进蛋里,让电力蛋持续发光!最后以一场激情澎湃的【音乐声光秀】结束了电力的无限可能…给未来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超赞!</p> <p class="ql-block">等不到黄牛预约场馆成功的信息,我们就在世博会的外场遛达,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看看那些进不去的各个国家场馆的外形,每个建筑都非常有特色,也是在观看一场大型的建筑展示秀。</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馆,外墙上垂着无数的金属锁链,像出海航船的缆绳。</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馆</p> <p class="ql-block">土库曼斯坦馆</p><p class="ql-block">这个风格和大屏幕上放的景象太像我们大新疆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馆虽然不需要预约,但是要排两个小时的队才能进去,对我们的时间来说太紧张了,所以我们站在五星红旗下向中国馆致敬。</p> <p class="ql-block">才看了两个馆,我和大静儿就已经感到了身体的疲惫,虽然餐车附近排队的人很多,我们还是决定找个位置吃点东西再继续逛,继续等待。大静儿去排了20分钟的队,我们吃到了盒饭。味道马马虎虎吧,跟咱的快餐差不多。这顿饭非常重要,否则下午根本没有体力坚持到最后。</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大阪世博会掠影(四) 未来生命馆</p><p class="ql-block">最热门的馆之一,整个展馆围绕人类如何通过技术实现自我重塑,以及与机器人🤖共生的可能性展开探索。最魔幻的就是最后的那段机器人舞蹈,神秘莫测,科技感十足!凭着体力和运气刷到4个馆,圆满了!</p> <p class="ql-block">拿到一个形同虚设的语音导览器,只有日文和英文的啥也听不懂😆😆😆</p> <p class="ql-block">大阪世博会丨未来生命馆</p><p class="ql-block">2075年10月的一个清晨,奶奶👵🏻如常走到镜前。镜面背后是纳米机器人🤖正无声工作——它每日监测并优化着她的免疫系统。墙上的照片(图2️⃣)静静流转着她与小孙女的点滴:昨晚刚给孩子过完生日,小孙女很高兴为大家跳了好几支舞💃🏻。屋外,机器人管家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p><p class="ql-block"> 对奶奶而言,今天不同寻常——她的自然生命即将抵达终点。她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是将意识上传至云端获得延续,还是坦然接受生命的自然落幕(图3️⃣)。而在五十年前的同一个日子,我的故事则始于地铁广播里响起的“下一站「梦都」”。当我走出站台,眼前正是期待已久的大阪世博会会场(图4️⃣)。</p><p class="ql-block"> 众多展馆中,我心中的TOP1️⃣无疑是“未来生命馆”。整个展馆围绕人类如何通过技术实现自我重塑,以及与机器人🤖共生的可能性展开探索。</p><p class="ql-block"> 步入展馆,每位观众都会获得一个语音导览器📢。一楼展厅从绳文时代的土俑讲起,历经金属铸造的佛像,直至能够微笑☺️的仿生机器人——这是日本人形载体跨越千年的进化轨迹(图5️⃣)。</p><p class="ql-block"> 跟随一只仿生猕猴🐵踏上自动扶梯(图6️⃣),两侧墙面展示着温馨的家庭影像,引领观众进入第二展厅。正如开篇所描绘的2075年场景,机器人已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懂得情感、给予陪伴的家庭成员(图7️⃣)。我们搭乘时光列车,来到五十年后的一个家庭,见证小女孩与奶奶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怀揣舞蹈梦想的小女孩因训练受伤植入了机械腿——这个选择为千年后的人类进化埋下了伏笔。而年迈的奶奶在医疗技术的守护下面临生命终局✍🏻️,展项在此抛出深刻的人机伦理命题:该用AI将记忆移植到机械载体,还是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带着这个未解的疑问,我们穿过“共生走廊”进入超未来展区。在这里,机器人更像是人类的伙伴,而非附属品(图8️⃣)。最后的第三展厅将我们带往千年之后。这里宛如《阿凡达》中的生物机械宇宙🌏,人工智能与生命体实现了基因层面的融合(图9️⃣),进化出拥有神经突触的机械共生体。初看犹如“机械修道成精”,细思却暗合进化逻辑:硅基与碳基生命的完美融合,既保留了生物机体的感知弹性,又具备了量子计算🖥️的思维网络(图🔟)。意识能够通过神经网络实现跨维度连接——这种超体形态,或许正是人类突破碳基局限,迈向星际文明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虽然做了功课对故事大概有了解,但场内解说的语气渲染和氛围,我们是无法感受到的,周围的日本观众看到最后泪眼模糊小声啜泣,我和大静儿一脸茫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怪尴尬的。</p> <p class="ql-block">馆里的这些机器人形象,说实话有点诡异。</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这一段机器人舞蹈,神秘莫测!</p> <p class="ql-block">从未来生命馆里出来,正好碰上烟火大会。</p> <p class="ql-block">脚疼,来到集合地点,我们放弃了海洋馆,因为只剩15分钟了,进去了我们就会耽误集合,不能迟到。</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急急忙忙的一天结束了,慢慢整理听到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想找到个垃圾桶是难上加,而且每一个垃圾桶的分类细致的让你无语。矿泉水瓶子一定要把盖子和瓶子分开放,这个可以理解。据导游描述,想扔一个圆珠笔是要把圆珠笔全部拆掉每一个元件都有分开放置的分类垃圾桶。日本为什么干净是有原因的。</p> <p class="ql-block">晚上吃了此行的唯一一顿中餐,东北人开的川菜馆,味道有点不正宗,但是熟悉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去修学院离宫的路上,周奶奶开讲了,真是佩服这个78岁的老人精神头十足,一分钟都不让你合眼😁😁😁</p> <p class="ql-block">修学院离宫和桂离宫都是皇室的财产,是皇家的别院。这一道竹篱笆就是皇家宫廷的宫墙🤪🤪🤪和大门</p> <p class="ql-block">周奶奶介绍修学院离宫和桂离宫作为皇室财产和研究日本园林最高等级的所在,过去几年是不对外开放的,尤其是不向本国人开放,只向国外园林建筑研究和美学研究的学者开发,很难预约。有很严格的条件限止。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也不允许入内,怕大声喧哗吵闹或踩踏破坏园林。</p> <p class="ql-block">园内很少有游客,游客是按预约时间进入,且每一拔游客都有限定的游览时间,在限定时间内必须离开园林,所以每个团队后面都有一个工作人员拿着棒子边走边吆喝。🤣🤣🤣这真是个有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园林之美(一)</p><p class="ql-block">​修学院离宫、桂离宫共为皇室财产,可见其在日本园林中的地位。语言对园林之美的任何修辞都显的苍白无力,也不需要太多摄影技术,调动“五感”,听松涛、闻花香、看小桥、触流水、尝秋风…足矣!</p> <p class="ql-block">一次看了两个皇家园林,傻傻分不清,这两个园林的风格太像了。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摄影技术的有限,眼睛看到了,但是镜头却无法表现园林丰富的层次,和一步一景的空间感。</p> <p class="ql-block">窗外风景,窗内借!日式园林的房间将借景发挥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晚餐是旋转小火锅,这几天开始我和田姐还有周奶奶一起搭伙,田姐去过很多国家,虽然不懂日语,但翻译软件用的极好,跟着她吃的明明白白的。</p> <p class="ql-block">刚开始吃的手忙脚乱的,总觉得旋转到自己跟前的盘子,一不小心就没了,赶快端下来。吃前三盘基本上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啥味道也不清楚。吃了三盘五盘过后发现大部分是生鱼刺身,味道都不太一样,但具体是什么鱼我也搞不清。好吃的就再拿一盘。每餐都有的味增汤感觉就像酱油汤一样,有点吃不惯,蛋羹特别好。吃到中途导游才来告诉我们每人限十盘,天哪,盘子吃完就回收了,吃了多少压根就不知道。全吃荤菜素的一个也没吃。😄😄😄</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 美景加美味早餐,中餐和晚餐菜都很少,大量的蔬菜和水果都来自于早餐。每天的运动量很大,我比在家里吃的至少要多三倍。</p> <p class="ql-block">周奶奶在车开始讲课了。</p><p class="ql-block">她的声音特别好听,亲切温和,优雅,符合我对未来78岁所有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先去一个信乐农场,就在美秀美术馆的旁边,美术馆里所有的菜品和饮品都来自于这个农场,它是完全没有农药,纯天然的有机农场。</p> <p class="ql-block">农场里的解说员很“日本”</p> <p class="ql-block">胡老师带了一些镜子和小画板,还有水彩笔,准备让大家用这一天的时间借镜子里的景,把印象和感觉用色块,点线面的方式画成一幅抽象的风景画,想法挺好的大家在这里也讲得很清楚,但最后没有实现我倒明白了她的意思,这个玩法很有趣。在农场里耗费的时间有点长,影响我们到美秀美术馆参观的时长,显得有点匆忙。</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隧道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又见美秀美术馆!</p><p class="ql-block"> ​从游客接待中心到通往美秀美术馆的大门,是一条长200米的隧道。这条隧道的光线和隧道顶上的每一条弧线以及隧道内壁的壁灯,都充满了设计感。全都是设计师的巧思。让你在其中有别样的观感,队友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拍摄这个隧道的美。隧道的弧度和出口拱形门露出的瞬间,正是《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渔民在迷路时经历蜿蜒曲折看到洞口光亮,“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惊喜,这正是建筑师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眷恋。入口出口在不同的季节都会映照出不同的光线和色彩,似魔法。尤其是入口处两边的垂丝樱花,春夏秋冬随着季节的不同,会如调色板似的斑斓,尤其是春天的粉色樱花,我们只能脑补了。“美”除了直观,亦可以想象。(照片部分来自队友老师们的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见美秀美术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知名建筑师贝律铭先生所设计的美秀美术馆以世外桃花源为主题,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场景在日本信乐这片土地上得以实现。自然、建筑物与艺术品;传统与现代;西洋与东洋在此融合。2018年曾有幸来此参观,匆匆一瞥,只见其表,这次有了周奶奶的讲解,观看了建馆过程的纪录片,记录了建筑师在建造过程中,为了保护山林的完整和植被,挖掉了整座山,建好美术馆之后,又将原来的土和树木按原样种植回去,回复了森林勃勃生机。这份对自然的敬畏,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让人深深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丝巾带少了,这个阔腿裤特别适合在腰间配一条花色的小丝巾,正好房间里的和服睡衣,有一条和服腰带是黑白的编织小方格,特别适合搭我的裤子,于是就把它绑在了腰上,不错哦!还挺好看。</p> <p class="ql-block">晚餐这个叫火锅乌冬面?我也说不清楚,总之是在一个锅子里面煮肉煮菜,最后又来了一碗面。发现日本的饭菜油都特别少刚开始总感觉量太少会吃不饱但是一轮轮的上来吃过两遍之后种类多量少也就吃饱了。而且荤素搭配,很合理。</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晚霞很美。</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要开三个多小时的车,我们要去高松市了。午饭休息时去看了个大漩涡,季节不到,没有潮水,漩涡没有形成,就看了个毛线😁遇到一只可爱的小狗。</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约好的栗林公园,这是一个特别精致的园林。在高松市中心,因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10分钟,所以我没坐上船,没有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但也没什么遗憾。没坐船所以在吃茶点的掬月亭坐了好久,静静的看水、看山、看树也很美妙。</p> <p class="ql-block">这个很典型的日本服务员,气质特别好,看上去年龄也不小了,纤瘦高挑,彬彬有礼。脚步轻快,笑容和善。</p> <p class="ql-block">周奶奶说日本的园林一定要坐下来看。的确如此坐,在这里看出去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园林之美(二) 栗林公园</p><p class="ql-block">​位于高松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栗林公园拥有一千株经过精修的松树,六个湖泊,十三座假山。历经近四百年历史,是江户初期环游式大名庭院。一步一景,山水石间,趣意盎然!漫步其中,营养了眼晴,清新了肺腑,丰富了心灵!</p> <p class="ql-block">周奶奶教我如何坐这个凭几,长知识了,摆在屋中间,半天我都不知道他它是干嘛的。🤣🤣🤣</p> <p class="ql-block">晚上的这个小涮锅很简单,以面为主。每天每顿的餐食里都有生食,但是在日本的这10天时间里,我从来没有闹肚子,这对我这个肠胃如此敏感的人来说只能说明:他们的原材料确实新鲜又干净。</p> <p class="ql-block">第6天 开启濑户内艺术祭的“跳岛”之旅,我一直以为跳岛是一个岛屿的名字,其实不然,是因为接下来的三天,我们每天都要去到一个濑户内艺术祭艺术品展示的小岛,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一个一个“跳”过去😄😄😄每天早上5点起床,5:30带上午餐出发,到高松港坐去不同岛屿的大船,到了岛上再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按照地图去寻找散落在岛屿上的户外艺术品和美术馆。这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和2018年去看大地艺术节有相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2025濑户内国际艺术祭 高松直岛</p><p class="ql-block">直岛上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以草间弥生的黄南瓜开始,红南瓜结束!胡老师从北京带来的圆点贴纸,让我们成为岛上最靓的仔!“中国点,日本瓜,我们美,他们看”!</p> <p class="ql-block">大南瓜是各国游客争相排队拍照的地方,大家会很自觉的排队,一个一个的拍,湛蓝的海水配上这个黄底黑点的南瓜,确实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直岛上的户外艺术雕塑是尼基圣法勒的作品。她一改过去对女性角色的关注,玩起了俏皮的造型和夸张的色彩和岛上的环境很搭。</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2025濑户内国际艺术祭 直岛</p><p class="ql-block">标新立异的户外艺术魔法</p><p class="ql-block">喜欢妮基.圣法勒的风格,在直岛上有了很大变化,色彩跳跃的可爱动物与自然互动(图1-4),图5安滕忠雄,(图6-7)李禹焕,图8建筑师藤本壮介的“直岛小提琴”,图9是美国极简主义雕塑家理查德·塞拉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岛上的户外艺术作品均以探索空间、材质与环境互动为主题,引发观者对空间、重力与自身感知的思考,与环境融为一体!(图片来自自拍和胡老师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2025濑户内国际艺术祭 直岛</p><p class="ql-block">【地中美术馆】建于地下,却不属于黑暗。</p><p class="ql-block">安藤忠雄的设计从不炫耀。他用混凝土雕刻光,用几何与留白构建宁静的诗篇。从外面几乎看不见它的轮廓,只有穿过黑暗脚步慢慢沉静下来,才能发现那被山体包裹的入口。仿佛进入一座地底神庙,朝圣者必须褪下浮躁,才能接近那被守护的光。</p><p class="ql-block"> 美术馆中的光,是被“设计”过的自然之光。直岛的天光,从地面开口直射下来,照在极简的混凝土墙上。影子被拉长,被剪裁,被雕刻。光在这里不再只是照明,它成了一种语言,与空间、作品、观者,一同参与这场静默的对话。</p><p class="ql-block">馆内作品不多,却每一件都令人屏息。不许拍照,不必拍照,在心里[爱心]</p><p class="ql-block"> 【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安放在纯白的空间中,无框、无玻璃,地面是特制的白色马赛克砖,脱鞋,轻轻走近,像是在湖底行走。光从天井泻下,照在画布之上,又折射到心里某个最柔软的角落一一绽放……</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2025濑户内国际艺术祭 直岛</p><p class="ql-block"> 【直岛新美术馆】</p><p class="ql-block">针线缝缀的时光|徐道获 韩国当代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濑户内海艺术祭最喜欢的新作 👍以细腻到极致的手法,重现了家里的每一扇窗、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在为他漂泊的生活温柔地织起一座记忆之屋。整件作品以聚酯纱线、金属丝与钢架构成,那份极致的细腻与精准,表现出特有的敏感与诗意。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复刻,更是一段人生的温柔纪念。走进其中,仿佛踏入了一席用针线缓缓缝缀的时光。(5点准时醒来,补作业[捂脸][捂脸][捂脸])</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2025濑户内国际艺术节 高松直岛</p><p class="ql-block">​【直岛新美术馆】由安腾忠雄操刀打造,将岛上众多的艺术设施连接起来,并将它们整合成一个美术馆群,从而创造一种与自然和村庄更加融合的艺术体验,并进一步发展艺术、建筑、自然和社区之间的和谐与融合。安藤忠雄一次次用混凝土和光写下一段段章节,先不看馆内的展品,建筑本身就演绎着一场场“光的戏剧”!</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中国最近争议最火爆的蔡国强的作品。用火药炸出来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这一群跳跃而起赴汤蹈火的狼,我并不知其中深意,不知该如何理解。</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蔡国强的《撞墙》(Head On)该作品以99只狼冲向玻璃墙的姿态,隐喻集体盲目性与历史循环的悲剧。狼群从分散到聚集,形成螺旋状的冲击浪潮,最终撞向透明的“墙”,既呼应了柏林墙的历史语境,也指向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无意识”——当个体被集体情绪裹挟,便可能重复无畏的冲撞与失落。作品也暗含对战争、极权等历史创伤的反思,那些“撞墙”后再回到起点的狼,象征着人类在悲剧中循环往复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狼的材质,这些狼不是真实的动物标本。它们由涂有干草和金属线的羊皮制作,面部则用塑料塑造,眼睛是大理石材质。蔡国强通过这种仿真的工艺,让狼的姿态(耳朵后倾、张嘴露齿)充满张力,既保持动物的逼真感,又以艺术化的制作方式避免了对真实生命的伤害,同时强化了“集体行为的荒诞与造作”这一表达。</p><p class="ql-block">(来自豆包)</p> <p class="ql-block">这一次在濑户内艺术祭上看到了安藤忠雄的三座建筑作品,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让我对这个日本的建筑家有了全新的了解。同时对建筑与自然,建筑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直岛上的探寻艺术之美的行程在港口的红色大南瓜前结束。</p> <p class="ql-block">第7天【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2025濑户内国际艺术祭 丰岛</p><p class="ql-block"> 丰岛第一站:早晨5:30,先坐半小时的车到达港口,再乘一小时船到达丰岛,上岛后卡点坐岛上的公交车去每一个艺术作品所在的村落,站点一定要卡准时间,如果错过了时间就很可能会回不到港口。</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2025濑户内国际艺术祭 丰岛</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急急忙忙,千回百转的在小村庄的一转弯处看到了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的作品。以海滨、山地为背景,一群表情恬静天真的孩童雕塑群与自然景观铺陈在眼前。孩童的形象象征着纯真与生命的本真状态,在丰岛的自然环境中,引发人们对生命本质、童年记忆的回溯与思考。每一个孩子代表不同的国家,面向着自己国家的方向,背后的数字是他从丰岛出发到自己国家的距离。时间太紧了,我无法在这么多的孩子中找到中国,赶往下一站→GO!</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2025濑户内国际艺术祭 丰岛</p><p class="ql-block"> 日本艺术家内藤礼的作品《左右确认之镜》</p><p class="ql-block"> 作品原型是道路上用于辅助观察路况的凸面镜,艺术家将其置于丰岛的海滨场景中,把原本功能性的交通设施转化为艺术装置,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日常事物的艺术价值,思考功能与艺术的边界。通过镜子的反射,观者可以看到自身与丰岛海景的交融,这种互动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反思自己与自然、与艺术空间的关系,强调个体在环境中的存在与感知。</p><p class="ql-block">[爱心]作品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游客可以在镜子前观察、互动、拍照,这种趣味性的设计契合了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大众参与理念,让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能被大众亲近、互动的文化体验。做功课时之前没有这颗粉色的心,现在加上了这颗粉色的心,让这个作品在蓝色大海的映衬下,更加有亮点。大家在这里拍了很多的美照[呲牙][呲牙]</p> <p class="ql-block">为了赶岛上的公交车,有一站我和大静没赶上车,和导游一起徒步走往下一站,走得我俩脚底冒火。😭😭😭</p> <p class="ql-block">【中日美学交融教师研学纪录】</p><p class="ql-block"> 2025濑户内国际艺术祭 丰岛</p><p class="ql-block"> 【丰岛美术馆】丰岛上的艺术品并不“丰”富,重头戏就是这座丰岛美术馆。由建筑师西泽立卫与艺术家内藤礼合作设计,是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重要项目之一。</p><p class="ql-block"> ❤建筑外观呈水滴状,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无柱梁支撑,整体纯白且曲线柔和,与丰岛的山丘梯田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入口狭小且唯一,进入后是开阔的穹顶空间,顶部有两个椭圆形开口,引入风、光、声等自然元素,模糊了建筑内外的边界。</p><p class="ql-block"> ❤馆内唯一的艺术作品是内藤礼的《母型》,地面分布着186个小孔,会不定时涌出水滴,水滴随地面微倾缓缓流动、汇聚又消散,结合光线与风的变化,形成动态的艺术表达。</p><p class="ql-block"> ❤入馆需脱鞋,馆内禁止交谈、拍照,营造出静谧的冥想空间,游客可在此感受时间的流逝、自然的韵律,与自我和天地对话。</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把手机掏出来都觉得是羞耻的,听得见心跳,听得见呼吸,风声,鸟鸣……</p><p class="ql-block">​(馆内禁止拍照图片均来自官方网络)</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丰岛上的行程,坐船回到高松港。船上看到夕阳西下,余晖在海面上慢慢的晕染,从苍茫的海面慢慢的过渡到繁华的都市…</p> <p class="ql-block">晚餐是香喷喷的烤鱼饭,慰藉了中午只用饭团填饱的胃,好舒爽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