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行第37天:‍天路起点的缅怀与敬仰

周文彬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周文彬</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1296527</p><p class="ql-block">值此中秋之际,祝圈友的老师和美友们:中秋快乐🫰</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快乐时光。“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韩红的歌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带着我对天路的无限向往,我终于站在了它的起点——格尔木。</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康巴十二人团新疆之行的第37天,在格尔木休整的日子里,上午,我、王毅、向晖、再跃等人不约而同地前往“将军楼公园”,参观青藏公路纪念馆,去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将军楼公园坐落在青海省格尔木市河西将军楼遗址。走进公园那造型美观的大门,绕过百花争艳的花坛,一座高大的天路纪念塔便映入眼帘。它呈人字形,直插云霄,仿佛一位威武不屈的钢铁巨人,代表着通往拉萨的公路和铁路。从下往上看,那气势令人震撼。纪念塔的顶端装有一盏红色大灯,据说这是报警用的。再看脚下,是一块巨大的地形图,高低不平,错落有致,清晰地展现出青海的全貌,我一下子就找到了格尔木市的位置,心中涌起一股对这片土地的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  顺着石头小径,我来到了青藏公路纪念馆。第一展厅中,陈列着慕生忠将军的事迹,一条公路,一个奇迹,一段历史,一座新城,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向晖饱含深情地说,慕生忠将军为了这条天路,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换来了今天的天路,换来了格尔木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各个时期的领导人都对天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指示。毛泽东号召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为青藏公路的修建奠定了基调。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也都在不同时期关注着青藏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正是在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下,青藏公路不断完善,成为了连接西藏与内地的重要纽带。而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了“两路”精神的重要性,“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  来到第二展厅,将军的铜像威武雄伟,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修路的壮丽篇章。展厅里还陈列着将军生前使用过的一件件物品,以及当时条件下的钢钎、二锤、风钻等简单工具。很难想象,就是凭借着这些简陋的工具,慕生忠将军带领着筑路大军,硬是把天路修到了拉萨。</p> <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冰封雪裹的高原,狂风、暴雪、冻土、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摧残着人的肌体,也磨砺着人的斗志。但慕生忠将军身先士卒,他在铁锹把上刻下“慕生忠之墓”,坚定地说:“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头冲着拉萨的方向”。他带领着筑路大军,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在这片生命禁区中开辟出了一条通往拉萨的天路。</p> <p class="ql-block">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青藏公路的修建难度,比起蜀道来也毫不逊色。但慕生忠将军和他的队伍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个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站在纪念馆中,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图片,我仿佛能听到当年筑路时的号子声,能看到将军和战士们在风雪中奋力拼搏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慕生忠将军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诠释了“两路”精神的深刻内涵。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而我们也将永远铭记他的功绩,传承和发扬“两路”精神,在新的时代,继续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格尔木休整的这天特有意义,去了将军楼公园,还欣赏了遥远的美丽——贝壳梁。在兵分两路之际来个小结,37天,1.15万公里!我们康巴十二“老少年”平均63岁,我们证明了,年龄从来不是远方的阻碍。玩转大西北,我们康巴十二人团,凭着三辆车,在西域大地画出了长长的路线图——从成都到喀什,从戈壁到雪山,穿越大海道、独库公路和沙漠公路,竟没掉过队。别看我们虚岁57到68岁,玩起来可是活力满满。团长天天把“安全”挂在嘴边,领队则把行程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这群“老顽童”偶尔犯迷糊,上演了一出出“寻物记”:身份证“捉迷藏”、手机差点“留了宿”……幸好都有惊无险,异乡人的热情周到,让我们心里暖暖的。当戈壁的大风掀乱刘海时,大家笑得直不起腰。旅途的舟车劳顿,有人还在忙着赶张掖的“作业”,说要发朋友圈“炫耀”;库车的非遗馕香得勾魂,哈密瓜香甜,手抓饭大盘鸡诱人;石河子的棉花田一望无际,天山盐瀑的美景让人只顾拍照……每一处风景都让人沉醉。这一路,交警的细致守护是最安心的底色,策勒红旗下的合影成了最难忘的国庆记忆。虽然没能去成红其拉甫,但喀纳斯的湖光、伊犁的草原、喀什的老城,早已让我们读懂了“行万里路、见天地”的滋味。偶尔有人伤风感冒,大伙就轮番递水送药,暖心的朋友直说“比在家还舒服”。如今在格尔木休整,恰逢中秋节,让我们一起仪式感满满的,举杯邀明月,千里共婵娟。明日四人继续探寻青海美景,八人则踏上归蜀的旅程。这趟旅行哪里是什么“疗愈”,分明是一群老友快乐的诗和远方,每一步都印着笑声,每一段路都藏着牵挂!</p><p class="ql-block"> 咱们,成都见!</p><p class="ql-block">(2025.10.07. 于格尔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