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图兰朵》的咏叹调在北京保利剧院的穹顶流转,王霞以金属般穿透的嗓音与东方女性特有的细腻诠释,让这位蒙古公主的形象突破了西方歌剧的刻板想象。作为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享誉中外的女高音歌唱家,她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既是中国美声歌剧走向成熟的见证,更是歌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 中央歌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王霞。</p> <p class="ql-block"> 王霞的声乐艺术,首见于技术与情感的完美交融。她兼具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扎实功底与日本桐棚大学的国际视野,锻造出“纯正甜美且富有穿透力”的标志性音色。这种音色在歌剧舞台上尽显优势:在《托斯卡》中,她以饱满的气息支撑起戏剧张力,让爱情的炽烈与人性的挣扎随旋律迸发;而在《图兰朵》中,她刻意弱化角色的蛮横标签,用婉转唱腔注入东方女性的娇柔妩媚,使这一经典角色完成了从西方想象到东方表达的蜕变。英国皇家歌剧院导演盛赞的“漂亮嗓音”,实则是她将美声技法与文化理解深度结合的艺术结晶。</p><p class="ql-block"> 对角色灵魂的精准捕捉,让王霞成为歌剧舞台的破壁者。1997年,她作为亚洲首位图兰朵饰演者登上拉脱维亚歌剧院舞台,以480美元的该国史上最高票价见证了中国声乐的国际认可度。在三十余场《图兰朵》演出中,她的诠释始终在演进——从早期侧重声音爆发力,到后期强调东方韵味胜于技巧炫耀,这种变化源于对角色内心的持续挖掘:她让观众看见,公主的冷酷背后是创伤与渴望,而非单纯的残酷。2001年紫禁城“三高演唱会”上,她与帕瓦罗蒂等大师共唱《饮酒歌》,以首席女高音的稳定表现,让世界听见中国美声的成熟力量 。</p><p class="ql-block"> 王霞的歌声从未脱离时代土壤,这使她的艺术具有了超越舞台的生命力。从《中国革命之歌》中《祖国颂》的领唱,到《在灿烂阳光下》《祖国不会忘记》等主旋律作品的演绎,她的声音始终与国家记忆紧密相连。非典时期,她自筹资金拍摄《祖国不会忘记》MTV致敬白衣天使;汶川地震时,她捐出个人演唱会筹备金50万元驰援灾区 。这些举动让歌声超越了艺术本身,成为传递共情与力量的载体。十四次央视春晚、十五次文化部春晚的亮相,以及港澳回归、奥运庆典等重大场合的演唱,更让她的声音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南山闲人和王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艺术的厚度终会沉淀为传承的温度。如今的王霞虽渐退台前,却以教学延续艺术生命,在新疆等地的声乐课堂上,她将声带闭合与共鸣控制的心得倾囊相授。从歌剧舞台的“亚洲第一公主”到公益领域的“爱心大使”,从国际赛事的获奖者到声乐传承的播种者,她用一生践行着“以歌声传递热爱”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王霞的艺术启示在于:真正的声乐经典,既需有穿透时空的技术力量,更要有扎根文化的情感深度。她让美声艺术接上了中国地气,让时代故事有了动人旋律,这份艺术遗产,终将在岁月中持续绽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