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电影《震耳欲聋》是国庆档影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吃中午饭的时候,欧阳宁静律师推荐我去看,她说,爸,你可以去看看这个影片,是关于我们律师的工作和面对的黑白世界,你经常做法援案件,电影里也有提及,我觉得可以去看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震耳欲聋》主要讲述了灰度律师李淇(帅气的檀健次饰演)的故事。 所谓“灰度律师”并不是一个具有固定、明确法律定义的术语。在电影中,“灰度律师”指的是像主角李淇这样身处黑白之间、形象复杂矛盾,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李淇出身于聋人家庭,却因欲望被卷入一场聋人反诈案中。当他利用案件名利双收之时,却发现诈骗案远比想象的复杂。在欲望和良知的艰难抉择面前,他将面临一场道德和良知的审判,最终如何破局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 这部电影刻画了灰度律师这一复杂角色,展现了聋人朋友在现实中的诈骗困境与维权难题,聚焦现实和人性,兼顾现实表达与黑色幽默 。</p><p class="ql-block"> 看完电影,有如下几点感受。</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电影对律师的职业和形象描述还是很到位,全国已经是830000名执业律师,对宁静这一代青年执业律师而言,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二八现象在他们这里真的特别明显,面对法律、利益和压力等选择时,勇气仍然是我们最后要秉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黑白是非,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就像金庸的小说告诉我们的,不要迷信大佬和大侠,打垮了大佬你就是大侠,电影里的灰度律师就是打垮了所谓名家大佬加老板,才成就了自己,不迷信权威和官威是我们作为在野法曹的立身之本,电影这个桥段符合律师的职业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影里对司法局公证律师处的官员刻画特别到位,作为交叉任职的公务员,他们对律师的工作的把握是十分精准的,和我们日常接触的司法局的公务员别无二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法援案件是由司法局法援中心安排,我自己也做法援案件,大多数律师做法援案件都是奔着情怀去的,就像电影里的律师说的你要吃饱了才能讲情怀(大概是这个意思),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其实是做不好法援案件的。</p> <p class="ql-block">电影里的庭审程序还是有着几处明显的瑕疵。</p><p class="ql-block"> 首先,民事案件当庭提交证据是属于证据袭击,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证据都应该在开庭前提交的,临时提交,聪明的律师是会要求重新给予举证期,从而逆转当下对自己不利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其次,证人出庭作证问题,在电影里,本案的证人是看了庭审直播,才匆匆赶到法院作证,显然,电影编剧是不懂诉讼法的,这种情况下,证人作证是没有法律效力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国家的法庭开庭不同于西方,律师的庭审辩论很少象电影那样站在法庭上侃侃而谈,一般情况下都是坐而论道,如果没有事前铺垫,在民事案件里基本不可能。我入行三十多年,也就两次见过律师站在法庭上辩论,那还是在刑事案件,罗秋林律师和曹春风律师对此还做了必要的铺垫,显然,电影编剧还是西方和香港电视剧看多了,他以为在民事案件里,律师可以像西方律师那样辩论。</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震耳欲聋》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瑕不掩瑜,对我们律师的工作和生活做了相对客观的描述,属于接地气的那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