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常树森的画里,总飘着一股子浓得化不开的土腥气——那是华夏大地最本真的味道。他的笔,就像一把扎进田埂的犁,一垄一垄翻出乡土中国的根脉,有日子的温度,也有文化的记忆。他说自己搞的是“新乡土主义”,不是蹲在田埂上怀旧,而是要把乡土里最实在的精神劲儿挖出来,照着当下的日子重新搭起骨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这幅工笔新作《守望》,算是把他这点心思全画透了。画面安安静静的,却藏着一股子大劲儿,把他那些“融”的本事全亮出来了:工笔的牲口、花鸟掺在一起,再跟山水拧成一股绳,连时节、地界儿都不管了,干脆把风力发电机、无人机这些新物件也摆进去,凑成个老根新枝共生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画最绝的,是能把各种东西缝得严丝合缝。中间那头耕牛,身子壮得像座小丘,骨头缝里的劲儿都从细笔道儿里渗出来;身上的毛,一笔一笔“三矾九染”,摸上去似的。底下那群鹅,扑棱着蓬松的翅膀,姿态活泛,倒像是从宋朝人画里飞出来的。可常树森没打算照着老样子画,他把老辈人画山水田园的规矩拆了——左边涂得跟夕阳烧红了似的,右边是暖烘烘的金黄,像撒了层阳光,中间偏偏横亘一片绿,鲜活得能掐出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真正让这画“活”在当下的,是那两个扎眼的新玩意儿:后头转着圈的风力发电机,还有绿地上空悬着的红无人机。它们不是硬塞进去的,笔道儿一样细,跟旁边的山山水水融得正好。风车是大的,代表着那片地用上了新 energy;无人机是小的,透着现在种地的精细劲儿。一上一下,一粗一细,像两只“科技眼”,把老院子里的诗意,掺进了新时代的烟火气——《守望》就不再是忆旧的画儿,成了琢磨当下、瞅着将来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常树森选画的东西,心里门儿清。文人爱画的梅兰竹菊、奇珍异兽,他不碰,偏偏盯着跟人过日子的“土牲口”——牛、牦牛、鸡,都是地里炕头常见的。他画北方原野上的牛,不是画个拉犁的家伙,是画那股子闷头干、不吭声的韧劲儿,是大地的魂;画青藏高原的牦牛,犄角翘着,步子沉得很,那是野地里熬出来的生命力,是雪山的骨血。这些牲口早不是牲口了,是记号,记着几千年种地人的日子,也记着咱这人的性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要撑起这么重的意思,光靠老技法不行。常树森在工笔上玩出了新花样:一方面往细里抠,牛犊眼里的水光、牦牛毛上沾的土粒,都画得清清楚楚,能摸着似的;另一方面又敢破规矩,自己琢磨出“地质皴”和“肌理描”。“地质皴”用墨用笔层层叠叠,把土地的裂纹、高低起伏画出来,让大地自己当主角,所有的故事都长在土里;“肌理描”专画牲口的毛,不光画得像,还得画出光线下那层真实的质感,风吹过,毛丝儿都能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难得的是,他不把自己关在老画框里。悄悄学了西方印象派的法子,怎么用光、怎么调颜色,让画既有东方的韵致,又有实打实的光和色,看着更活。他画《雪域情》《高原牧歌》,还有这幅《守望》,构图都敞亮大气,跟纪念碑似的,立在那儿就有股子沉劲儿。牲口和土地粘在一块儿,老法子和新物件对着看,凑成一部安安静静却气势十足的画儿,能让人摸着生命的分量,也能让人觉出土地的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往根上找,常树森的画连着“乡土中国”的气脉,不只是画画,更像是在琢磨人的日子、民族的根,是给大地和咱这人的精神唱赞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若说看常树森的画,像光着脚踩在野地里,风裹着土味儿扑过来,浑身上下都能觉出那股子粗粝、实在的劲儿,让人想起自己的根在哪儿;那看冯大中的画,就像钻进了没人的山林,风绕着树转,鸟在枝上叫,老虎的吼声藏在雾里,心一下子就静了,能在那份野趣和空寂里,琢磨生命本来的样子,也琢磨天地的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守望》最能看出这俩人的不一样,也最能看出常树森的深。他没丢了乡土的老底子,还把“新乡土主义”往上提了提:耕牛、鹅群和老技法,是守着东方审美的魂;风车、无人机,是迎着当下的日子,接得住外头的世界。这种把老工笔和新东西揉在一起的尝试,能看出常树森画画的敞亮,也能看出他往前看的心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守望》用它安安静静却有劲儿的画面,把心里的话说明白了:最真的“守望”,不是抱着过去不撒手,是揣着清醒的脑子、敏感的心,站在日子的前头。守的是常树森心里那份乡土的魂,是老辈人传下来的那份诗意,更是咱这文化在大天下里,能变、能新,还能立得住的那份聪明和底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 阳 2025.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