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百万里的自驾行走 (118)</b></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的中秋节,月明风清。本也是一家团圆的日子,父母不在了,何得团圆?今天自驾逗留江南的小城,中秋之夜对父母的记忆仿佛空中朗月清晰如斯。</p> <p class="ql-block">(母亲推着父亲)</p> <p class="ql-block">(笔者与父母在故乡八里河)</p> <p class="ql-block"> 二老分别在今年上半年离世,都享年94岁,按讲均为高寿了,且在去世前不是较久,尚能自理。尤其罕见的是父亲开车到90岁,在86岁时还和我夫妻一起自驾到内蒙古新疆边境等。母亲写日记到92岁,依然恭正整齐。他们的离世静悄悄的,均在丁夜前后无声无息地辞别。</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我在河南邓州邓氏祖宗像前)</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二儿媳大孙女重外孙女在家中,调皮的重外孙女做怪像)</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重外孙女一起在家中)</p><p class="ql-block"> 原以为已经创了一个纪录。从1963年始,整整62年,那个时候一家七口人在一起生活,至2025年初均健在。七囗人年龄总和达550岁,平均达78岁。环顾左右,还无先例。应该说是很幸运的。母亲的身体本无大碍,但未能抗住突发的流感。</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自己家里小院种的菜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在水洞沟遗址博物院) </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从1963年开始,一家有7口人生活,是因为父母小儿子是此年出生,两个姑姑也来到我们家生活。父亲的父母在1960年华夏极度饥饿时期50多岁去世,留下两个十几岁的姑姑到哥嫂家度日。全国百姓生活都很艰难,虽然一家有7口人,好在父母有工资收入,尚可维持下去。</p> <p class="ql-block">(和母亲在内蒙古居延海)</p> <p class="ql-block">(在额济纳旗胡杨林)</p><p class="ql-block"> 大致在1970年之前,日子过得是紧巴的,父亲1957年大鸣和大放时,要求大家提意见,热心的父亲对一些不正常现象,提了些意见,怎么也想不到被打成右 派,处理结果是收入降低一半,边上班边劳动改造,到1962年"甄别"。实际上完全是错案,可"甄别‘’这个词用的有点中性,只是那个荒唐的"帽子"摘掉了。在当时父母的工资虽不算很少,但十几年没长过,经济压力明显。在记忆中,吃肉是很稀罕的事。基本上蔬菜豆腐咸菜度日。</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魔鬼城)</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喀纳斯)</p> <p class="ql-block">(在克拉玛依油田)</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p> <p class="ql-block"> 以后文 革,父母都是边缘化的人。70年前后家庭生活开始改观,两个姑姑都独立出去了,一个儿子参了军,再过两年多,一个儿子下乡。真正好起来的是改革和开放之后,兄弟三人都上了大学,毕业后分别从事机械工程,行政工作和科研。这是父母最愉快的时期。</p> <p class="ql-block">(自驾行走途中见的丰收瓜田)</p> <p class="ql-block">(在甘肃一片花海)</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很爱钻研业务的医生。按现在的说法是个全科医生。他曾说过最忙的时候几乎整天不休息,一连做十来台手术。以后搞化验,成了整个地区的业务骨干,还给一些县市业务人员上课。母亲业务是妇产科,只是在搞计划生育抓的最紧的阶段仍然消极,使得一些孩子得以‘’超生"。</p> <p class="ql-block">(在陕北榆林长城最壮观的镇北台)</p> <p class="ql-block">(母亲欣悦的提着小院子里种的柿子)</p> <p class="ql-block"> 父母退休后,开了一小化验室,很快门庭若市,当然收费也只是保本微利。几年后不干了。有充分时间走遍山山水水。</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兄长在皖南月亮湾)</p> <p class="ql-block">(在福建省云水谣)</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兄长在厦门高楼必胜客店俯瞰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 (父母与大儿媳在花房)</p><p class="ql-block"> 二老走天下,同时代的老人也很少做到,大中华的34个省市自治区竟然全部踏足,有的时候是两个人背包出门,有的时候是父亲自驾,港台去了,澳门乘船转了一圈。哥嫂陪父母去雪域高原,也没有什么高反之感。我和妻几乎陪他们走遍了华夏。东北到漠河,抚远黑瞎子岛,西边到新疆北疆中哈边境,南疆喀什,西南到大理丽江等。以我开车为主,父亲有时搭个手。在新疆喀纳斯,返回路上孤零一辆车,晚上在哈巴河县摸黑在山沟里穿行,很紧张。在大兴安岭森林,父亲驾车忘了加油,离目的地还有几十公里,缺油灯亮起,于是关上空调,匀速前行,终干凑合着开到北极村,一点油也没有了,差点在路上趴窝。按导航在东北旷野里行走,结果导在一泥坑边没有了路。</p> <p class="ql-block">(在七彩丹霞)</p> <p class="ql-block">(途中大片棉田) </p><p class="ql-block"> 有幸的是,二老也去过不少国家。他们说这都是做梦也从未想到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日本住在小儿子家一个月左右,跑了不少知名的地方,回来说,日本玩的地方没有龙国好玩,但人家的老百姓素养真的是好。在日本出境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签证超了一天,被日本海关扣住了,在日本上小学的小孙女立刻跟他们交涉,并说,爷爷奶奶都是年龄很大老人、出了事你们负责,人家赶快放行了。</p> <p class="ql-block">(与大孙女在欧洲城堡)</p> <p class="ql-block">(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前)</p> <p class="ql-block"> 在德国,住在大孙女家一个多月,大孙女带他们游览欧州诸多国家。父母闲暇时间包了很多饺子,送给一些中国人,非要给钱,也接受了,大约一欧元3,4个,意外挣了点生活费。</p> <p class="ql-block">(在欧洲一国小憩)</p> <p class="ql-block"> 父母和兄嫂在澳洲小儿子家待的稍长些,除去观光,还在院子里种了好几种蔬菜,一度自己都吃不完。</p> <p class="ql-block">(父亲去世前不久小儿子背着到故乡尤家花园忆忆旧)</p><p class="ql-block"> 父母漫长的一生,有苦难,有喜悦。他们九十岁之后一直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本来觉得百岁有望,伤心的是今年都离世了。(母亲在写日记)</p> <p class="ql-block">(母亲叠菜馍)</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仰望天空,月如明镜,俯视地面,月光如水,同来望月人何处?真的是思念相随,绵长悠远。</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晚11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