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维乙巳仲秋,天朗气清。四位津门战友——管会民、付慕文、刘尽忠、张翰清,共驾轻车,踏秋南行。此去邯郸、行唐,不为山川之胜,但为赴一场穿越四十余载的盟约。</p><p class="ql-block"> 昔时少年,戎装相并,沙场共砺,结下松柏之情。别后各历风雨,今俱霜染鬓角。一条寻战友之路,亦是回溯青春之途。赵州桥畔,遥想古人智慧如虹;广府古城,犹闻太极阴阳相生;邯郸道上,或遇黄粱梦醒之悟;正定荣国府,可叹红楼一梦悠悠。更兼直隶署衙威仪尚存,古莲花池清涟未谢。山河有意,处处皆成寄情之所。</p><p class="ql-block"> 此番行程千里,实则心路无垠。且让车轮碾过岁月尘烟,让笑语唤醒沉睡记忆,让这次金秋之旅,成为对峥嵘往昔最庄重的致敬,对战友深情最温暖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1日天津四位战友乘坐翰清的座驾开启了邯郸之旅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天津战友管会民</p> <p class="ql-block"> 天津战友付慕文</p> <p class="ql-block"> 天津战友张翰清</p> <p class="ql-block"> 天津战友刘尽忠</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上午,我们游览了赵州桥景区。</p> <p class="ql-block">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是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一座隋代石拱桥,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p><p class="ql-block"> 该桥为单孔敞肩石拱桥,主拱跨度37.02米,拱高7.23米,桥长50.82米,宽9.6米。其创新设计在于主拱两侧各设两个小拱,既减轻桥体重量又增强泄洪能力,这种“敞肩拱”结构为世界桥梁史首创。桥身栏板雕刻58条龙形图案,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四大名桥之一,赵州桥经历了10次洪水、8次地震及多次战乱仍保存完好,1966年邢台地震后仍无损。</p> <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左右,我们到达了邯郸市肥乡宾馆。与在这里等候我们、分别48年的邯郸战友们相见。</p> <p class="ql-block"> 刘世杰,76年邯郸肥乡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八连炮一排长。</p> <p class="ql-block"> 程景祥,76年邯郸肥乡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八连侦察班侧观侦察兵。</p> <p class="ql-block"> 王庆贵,76年邯郸磁县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八连侦察班计算兵。</p> <p class="ql-block"> 田爱宝,76年邯郸磁县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八连侦察班主观侦察兵。</p> <p class="ql-block"> 王成林,76年邯郸磁县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八连炊事班。</p> <p class="ql-block"> 魏锡平,76年邯郸肥乡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七连炮排长。</p> <p class="ql-block"> 魏锡平在部队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魏锡平在部队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当晚,邯郸战友设宴与我们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 冯宪堂,74年邯郸肥乡入伍,原24军通讯站。魏锡平战友的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 22日全天,魏锡平和冯宪堂战友陪同我们(由冯总亲自驾车),游览了弘济桥、广府古城、黄梁梦吕仙祠、学步桥等景区。 中午和晚上还设宴款待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 弘济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东2.5千米的东桥村,横跨滏阳河,是一座始建于隋代、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单孔双敞肩石拱桥结构和精美浮雕闻名,被誉为赵州桥的姊妹桥。</p><p class="ql-block"> 弘济桥东西横跨滏阳河,因位于广府古城东,又名“府东桥”或“老东桥”。始建于隋代(约1400多年前),明万历十年重修,名称源于修桥时“四面八方捐金援物”,取“其功甚弘,其利甚济”之意。作为冀鲁豫交通要道,桥侧纤痕印证其古代水运繁忙。</p> <p class="ql-block"> 永年城,也称广府古城、永年广府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始建于唐代,现存永年城为明代遗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永年城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又称广府。</p><p class="ql-block"> 永年城坐落在面积达4.6万亩的永年洼中央,围绕城墙四周是环绕5千米,宽100米的护城河,护城河之外是湿地,洼淀陆面平均海拔41米,淀内长年积水,城墙周长4.5千米,城内面积1.5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他乡遇故知人生一大幸事,在广府古城游览时,我们与同在这里游览的、慕文战友的同事(市劳动局)的何永红夫妇不期而遇。何永红也是我在津南区的老邻居,我同她两个哥哥是儿时的小伙伴,我们一起长大。</p> <p class="ql-block">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黄粱梦村南。北宋年间(960一1279年),依据唐代沈既济所撰传奇小说《枕中记》产生的著名梦典一枕黄粱而肇建黄粱梦吕仙祠。</p><p class="ql-block"> 黄粱梦吕仙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轴线上有蓬莱仙境照壁、丹门、古莲花池、八卦亭、午朝门、钟离殿、钟鼓楼、吕祖殿、东西配殿、卢生殿。轴线两侧有东、西道院。黄粱梦吕仙祠内存明中期至民国时期的重修碑、游人题记、题诗等碑刻31通。黄粱梦吕仙祠是一组保存完整且规模较大的道教古建筑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3年3月5日,黄粱梦吕仙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陵西大街东侧,南起和平路,北至学步桥,纵贯人民路与丛台路两条主干道,南北长约2.1千米,规划面积约36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由邯郸产投集团打造、盈石企业管理咨询(武汉)有限公司管理运营,以“以文为魂、以旅为轴、以商为底”为精准定位,是邯郸市重点打造的文旅新地标工程,拥有回车巷、邯郸行宫、邯山书院等十景,以及夜生活休闲区和一座大型跨街观光天桥。</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5日,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开街,一场以“漫步邯郸道、阅尽三千年”为主题的春节活动也同步开启。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日均接待游客达25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204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邯郸道游览时,巧遇刘世杰战友夫妇,我们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22日晚上,我们入住魏锡平战友为我们安排的邯郸新凯悦酒店。</p> <p class="ql-block"> 23日吃过早饭,我们告别邯郸魏锡平战友,奔赴此行的第二站行唐,于上午11时左右到达行唐龙州镇。见到了分别42年行唐的老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 宋百将,80年行唐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八连通信员。</p> <p class="ql-block"> 孙双庆,80年行唐入伍,原炮团一九六师炮团八连炮班长。</p> <p class="ql-block"> 金国旗,80年行唐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炮团八连炮班长。</p> <p class="ql-block"> 刘书脏,80年行唐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八连有线班长。</p> <p class="ql-block"> 宋永辉,80年行唐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八连侦察班长。</p> <p class="ql-block"> 杨面糊,80年行唐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八连炊事班。</p> <p class="ql-block"> 康格拉,80年行唐入伍,原一九六年炮团八连炊事班。</p> <p class="ql-block"> 杨平好,80年行唐入伍,原一九六师炮团八连炮班。</p> <p class="ql-block"> 23日中午,行唐战友设宴与我们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告别行唐战友,踏上回家的路程,于16时到达正定县城,入住锦江之星酒店。</p> <p class="ql-block"> 正定县委、县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距石家庄市区15千米。正定古城,始建于北周(557—581年),初为石城,规模较小。唐按镇治扩为土城。明砌为砖城,遗存至今。城市内部总体格局自清以来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现存主要建筑有隆兴寺、正定四塔、正定城墙等。</p> <p class="ql-block"> 荣国府,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兴荣路51号,是以明末清初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荣国府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主要景点有荣国府景区、宁荣街景区、曹雪芹纪念馆等景观组成。在荣国府内拍摄了《红楼梦》《康熙王朝》《谁主沉浮》《海棠依旧》小戏骨《红楼梦》等200部影视剧。</p> <p class="ql-block"> 广惠寺华塔,坐落在广惠寺内中轴线上,坐北面南。目前塔高33.35米,主塔底层为正八角形,周围被回廊环绕,四周的正面安装了两扇拱形木板门,侧面有扁六角形的单层套室,被称作四小塔,小塔正面为木质方格窗。</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自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建成以来,经历了多次更名,最终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定名为开元寺,成为正定的一大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须弥塔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密檐式方塔,据清康熙七年(1668年)《真定开元寺重修浮图记》中的记载及其平面布局和朴素简洁的结构分析,始建年代应为唐代,自唐至民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补。须弥塔现高41.37米,叠涩出檐九层,建于方形台基上,塔身第一层正面中间设有一扇石券门,门额镶嵌“须弥峭立”石匾,是康熙元年郡人梁维枢题字,二层以上设有方形塔窗,塔身层层收缩,外部收刹明显。</p> <p class="ql-block"> 24日吃过早饭,我们乘车经2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保定市,游览了直隶总督署和古莲花池。</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门前曾设有高大的旗杆,其高度达九丈九(约30米),顶端设有旗斗,用于悬挂红边白底彩旗并书写“直隶总督部院”字样。这些旗杆最初设置于清代光绪七年(1881年),是保定府志记载的总督衙署标志性建筑之一。 </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301号,占地30000平方米,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坐北朝南,为小式硬山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风格。其格局是严格按照清朝关于省级衙署的规制修建的,为前朝后寝的格局。整座建筑群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个组成部分,各路均为多进四合院格局,类似北京的故宫。</p> <p class="ql-block"> 古莲花池,原名雪香园,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的莲漪夏艳,3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西路244号,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元帅创建,总面积为3.2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古莲花池是集园林、行宫、书院为一体,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以水为胜,因荷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闫家驴肉火烧(五四店)吃了最正宗的驴肉火烧。</p> <p class="ql-block"> 24日晚,我们四人先后到达温馨的家。此行,管会民和张翰清二位战友驾车很是辛苦。特别是翰清战友,负责接、送我们,到家已是很晚了。</p> <p class="ql-block"> 车轮止而心未歇,归途启而情愈长。当赵州桥的古韵、广府城的晨雾、直隶署的深槛、古莲池的残荷皆成背影,此行最珍贵的收获,已然铭刻心间。</p><p class="ql-block"> 在行唐老友浑浊眼眸乍现的清亮里,在邯郸故人紧握不放的双掌中,四十年光阴刹那倒流。我们终于懂得:山河美景终是过客,唯有战友一声呼唤,便能唤醒整个青春。那些在军营熔铸的情谊,历经岁月淬炼,已如陈酿,愈久愈醇。</p><p class="ql-block"> 此行既毕,各返津门。然相信每位归人行囊中,都满载着秋光与感动,更添了一份面对暮色的从容。愿此情永驻,如太行巍峨;此心长热,似海河奔流。待到下一个枫红时节,再约故人,共话斜阳。</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6日中秋夜—完稿于天津·梅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