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亲情写进乌海的月亮里——中秋节家人共进团圆晚餐

大海情怀

<p class="ql-block">  乌海的夜,向来静得能听见月光落地的声音。今年中秋,是一个特别的中秋,前两日来看老妹一家,幸逢中秋节,亲情倍感浓郁。云层博去,月亮格外圆,像一枚温润的玉盘悬在城市上空,映得整座城都泛着柔和的光。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那片被月色浸透的街道,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总说:“月亮是家的方向。”那时不懂,如今站在异乡的厨房里,想起早先那锅里飘出的炖肉香,才明白,原来月亮从不只挂在天上,它也悄悄藏在一家人围坐的餐桌中央。</p> <p class="ql-block">  饭店里餐厅的灯通明,像在应和窗外的月光。我们就着月色吃饭,仿佛整个乌海的清辉都落进了碗里。搛了一筷子菜放进孩子碗中,妹夫与他女婿和侄儿开怀畅饮,酒香四溢,小怡涵仰起头,指着天上的圆月:“妈妈,月亮也在吃月饼吗?”一句话惹得满桌笑声。笑声撞进夜风里,又被月光裹着,轻轻送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饭桌上的菜一道道上齐了,佳肴琳琅,香味四溢,节日少不了大家最爱的饺子,还有月饼水果。平板电脑搁在桌角,屏幕还亮着,是远在草原的亲人发来的视频留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顿饭,不只是填饱肚子,更像是一场无声的团聚——有人在场,有人在屏,但心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亮着。</p> <p class="ql-block">  菜肴热气腾腾,香气在月光下缭绕,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每个人的心都缠得紧紧的。老辈们讲起他年轻时过中秋的故事,说那时吃月饼是一件很奢望,可一家人围在一起,望着买回的有限月饼,喜出望外,欢心雀跃,连风都是甜的。大哥笑着接话:“现在日子好了,可最惦记的,还是以前的的节味儿。”大家边吃边聊,话题从旧事跳到孩子学业,又从天气跳到明年的旅行计划。言语琐碎,却句句生温,像炉火边慢慢煨着的茶,越喝越暖。</p> <p class="ql-block">  小伊诺忽然站起身,举着小半块月饼朝月亮的方向喊:“月亮爷爷,给你留的!”那一刻,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一桌人、一盏灯、一轮月,和一颗被亲情填得满满当当的心。乌海的风轻轻拂过,像是月亮也低头,尝了口人间的甜。</p> <p class="ql-block">  餐厅的灯光柔和,窗外的月光与室内的灯火交融,分不清哪一缕更暖。我们吃得慢,聊得久,仿佛这一顿饭,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把时间拉长,把记忆刻深。饺子一盘端上,像年轮一圈圈铺开,裹着的是馅,包着的是情。听着外婆讲中秋习俗。原来我们一直追着月亮走,其实月亮,一直跟在我们身后。</p> <p class="ql-block">  酒杯轻碰,发出清脆的响,像星星落进湖心。我们不贪杯,却都愿意为这夜多喝一口。有人说明年继续来乌海赏月,有人提议中秋来大草原团聚,把每年的团圆节办过的多样化。这些零碎的愿望,像月光下的细沙,看似散落,却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流动——家。</p> <p class="ql-block">  夜渐深,饭菜渐凉,可人心却越聚越热。时间过了许久,谁都没提“散”字。月亮依旧高悬,照着乌海的街巷,桌上残羹未撤,杯盘微倾,却比任何精致的布景都动人。原来亲情从来不需要宏大叙事,它就藏在这一筷一勺的默契里,藏在一声“多吃点”的唠叨里,藏在乌海今夜的月光里。</p><p class="ql-block"> 这顿中秋饭,我们没说多少“团圆”二字,可每一口菜,每一句笑,都在写着——把亲情写进乌海的月亮里,月亮,便成了家的印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