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羟色胺(5-HT)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它的作用较为广泛,可调节多个神经回路的活动,从而影响情绪、认知、食欲、睡眠等多种过程。脑内绝大多数分泌5-HT的胞体都集中于中缝核(raphe nuclei),位于脑干下段,即脑桥及延髓的中缝,它的轴突纤维广泛投射于大脑(诱导睡眠)及脑干、小脑、脊髓(压抑痛觉)。通过多达14种的受体亚基发挥生理作用。中缝核包括:中央被盖上核、中缝背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和中缝隐核。 它的传导方式仍为电化学形式,即动作电位传导至突触末梢,引起Ca2+内流,引起胞吐释放突触前囊泡中的5-HT于突触间隙,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HT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完成任务后,大部分5-HT会经过突触前神经元的5-HT转运体再摄取。</p> <p class="ql-block">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朵金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大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经精神科杂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06日 20:15</p><p class="ql-block">山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全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羟色胺(5-HT)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它的作用较为广泛,可调节多个神经回路的活动,从而影响情绪、认知、食欲、睡眠等多种过程。脑内绝大多数分泌5-HT的胞体都集中于中缝核(raphe nuclei),位于脑干下段,即脑桥及延髓的中缝,它的轴突纤维广泛投射于大脑(诱导睡眠)及脑干、小脑、脊髓(压抑痛觉)。通过多达14种的受体亚基发挥生理作用。中缝核包括:中央被盖上核、中缝背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和中缝隐核。 它的传导方式仍为电化学形式,即动作电位传导至突触末梢,引起Ca2+内流,引起胞吐释放突触前囊泡中的5-HT于突触间隙,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HT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完成任务后,大部分5-HT会经过突触前神经元的5-HT转运体再摄取。</p><p class="ql-block">在抗抑郁药物领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以绝对优势占据第一线治疗位置,称为精神科的“五朵金花”。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和氟伏沙明。五种SSRIs药物各有特征:舍曲林平均半衰期为26小时,优势在于药物相互作用少,能改善精力与动机,不足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强迫症患者及需改善精力的人群;氟西汀半衰期长达4-6天,长效特性使漏服影响小,还能抑制食欲,但起效较慢,易引发焦虑激惹,适合需要控制体重的患者;帕罗西汀半衰期21小时,镇静作用强,能改善焦虑与失眠,不过撤药反应明显,增重风险高,更适合伴焦虑或失眠的抑郁患者;艾司西酞普兰半衰期27-32小时,起效快且副作用较少,但费用较高,对老年抑郁患者较为适用;氟伏沙明半衰期15小时,能改善睡眠和焦虑,却存在较明显的肠胃刺激,适用于抑郁与焦虑混合状态的患者。</p> <p class="ql-block">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伴随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停药难题。研究显示约56% 的患者在停药后经历戒断反应,其中一半症状严重。 常见戒断反应包括头晕和“电击感”(脑震荡)、流感样症状、情绪波动、睡眠障碍。 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帕罗西汀和舍曲林更易引发明显撤药反应。医生建议采用渐进式减药策略,每周递减25%-50%剂量,以降低风险。 副作用耐受性直接影响患者依从性。SSRIs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约25%)、失眠(15%-20%)和性功能障碍(10%-15%);SSNRIs如度洛西汀则可能伴随口干、便秘、血压升高等副作用,临床需根据患者基础健康状况调整用药。 不同药物副作用特征各异:帕罗西汀体重增加风险高,镇静作用强;氟西汀可能引起焦虑激越;舍曲林腹泻风险较高。 青少年用药需特别谨慎。18-24岁人群用药初期自杀风险增加,需家属密切观察,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降低此风险约40%。 氟西汀对食欲的抑制作用适合超重患者;帕罗西汀的镇静作用利于焦虑失眠患者;舍曲林对精力的改善效果明显;度洛西汀则更适合伴随慢性疼痛的抑郁患者。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