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宽街博物馆,(二)

肖凤娟

<p class="ql-block">手机自拍 肖凤娟</p><p class="ql-block">我站在宽街博物馆门前,阳光斜洒在红砖墙上,轻轻举起手机,定格下这一刻的静谧与怀旧。</p> <p class="ql-block">宽街博物馆是哈尔滨第二家街道历史博物馆,作为“东和昶1917——宽街文化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碎片,更以一方小小空间,点亮了老街深处的文化灯火。</p> <p class="ql-block">展厅面积仅32平方米,却浓缩了宽街百年的风云流转。秉持“再小也是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信念,这里精心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陈列着近百件珍贵的历史遗存,每一件都低语着过往的光阴故事。</p> <p class="ql-block">核心展区以“宽街记忆”为主题,通过泛黄的老照片、旧时器物与沉浸式影像交织呈现,仿佛推开一扇通往旧日市井的门——叫卖声隐约可闻,街坊邻里笑语盈耳,哈尔滨的烟火日常在此悄然复活。</p> <p class="ql-block">《这扇窗·带我回家》公益特展于2025年8月在门洞画廊温情启幕,33幅由特殊学员(孤独症、唐氏综合征等)创作的画作静静悬挂,与百年建筑斑驳的砖墙纹理相映成趣,形成一场跨越心灵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画作中,金黄落叶的立体肌理仿佛随风轻颤,星河倾泻的线条如梦似幻,每一笔都饱含季节的情绪与内心的独白,在静谧中传递出温暖而奇幻的视觉诗意。</p> <p class="ql-block">这场展览由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与星星画家村联合发起,以艺术为桥,传递人文关怀,为特殊群体搭建起一个被看见、被倾听、被珍视的展示平台。</p> <p class="ql-block">因为有了门洞画展,我会经常去欣赏。每一次驻足,都像是一次心灵的轻抚,在喧嚣城市中寻得一片宁静的共鸣之地。</p> <p class="ql-block">展厅虽仅32平方米,却展陈了近两百件珍贵的历史遗存,数量翻倍的背后,是策展人对宽街记忆更深一层的挖掘与敬意,让微小空间迸发出惊人的文化能量。</p> <p class="ql-block">楼梯走廊尽头藏着一方小花园,绿意悄然攀上旧墙,几株野花在风中轻摇,仿佛时间在此处放缓了脚步,只为留一隅温柔给路过的人。</p> <p class="ql-block">大提琴静静地立在楼梯间,琴身泛着岁月的光泽,仿佛随时会响起一段低回的旋律——那是宽街的夜曲,是历史与当下交织的余音。</p> <p class="ql-block">这种“小而美”的策展模式,既延续了哈尔滨民间博物馆守护多元文化基因的使命,也在城市更新中守住了一抹不可复制的人文底色。</p> <p class="ql-block">宽街曾是哈尔滨著名的饭店街,中西 cuisine 汇聚,南北风味交融,一碗热汤、一炉烤面包,皆是舌尖上的城市年轮。</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飘来烤面包的焦香,混着锅包肉的酸甜气息,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哈尔滨味道,唤醒记忆中最柔软的味觉乡愁。</p> <p class="ql-block">凉爽的嗄瓦斯在夏日午后叮当作响,玻璃瓶里升腾的气泡,像是老街心跳的节拍,清冽中带着旧时光的甘甜。</p> <p class="ql-block">红砖穹顶、雕花窗棂,宽街博物馆的外观保留着20世纪初的典型风貌,一砖一瓦皆诉说着欧陆风情与东方生活的交融印记。</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独特气质,正源于这份开放与包容的历史基因——它不惧变迁,却始终珍视来路,在多元共生中走出自己的城市诗意。</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些百年老街上沉淀的珍贵记忆,再次被宽街博物馆温柔汇聚,如同拾起散落的珠贝,串成一条闪耀的城市记忆项链。</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夜幕低垂,宽街的霓虹与百年建筑交相辉映,古老与现代在此刻握手言和——我站在街角,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音,正轻轻呼唤着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