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来人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现在的城市街道加宽了,却没地方走路了。因为人口爆涨,闲人无数,人来人往,大家只好挤着走。这话说的是事实,尤其是久冷乍暖之日,街上人群犹如蜂窝受惊,蜜蜂突围,蔚为壮观。人们不明白这密密麻麻、来来往往的人到底要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现在的人,肚里油水荡漾,身上名牌闪光,不闲荡干什么?肚里少油水的、身上无名牌的,他们“见贤思齐”,来来往往为自己挣油水挣名牌。当然,也不排斥有些人来来往往仅仅只为了挣三餐饭。于是乎,城里人去乡下钓鱼、爬山,在个中消解过多的油水,打发无法安排的时间。乡下人去城里,他们用种种工具种种手段去淘洗城里人的腰包,然后与城里人平起平坐。城里人羡慕乡下空旷自由,空气清爽;乡下人羡慕城里整齐划一,热热闹闹,物质丰富,生活多彩。于是在城里与乡下之间的路上,人来人往,他们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一个有趣的现象,甲地人去乙地,因为乙地有奇树怪石,山势美丽;而乙地人也去甲地,因为甲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滩上五颜六色包罗万象。西安人去桂林看山头,桂林人去北京看墙头,北京人去杭州看粉头,杭州人去西安看坟头。人们来来往往,目的是各自得到自己所没有的,追求新奇是人的本能。正如西方人羡慕东方人的稳重保险,东方人嫉妒西方人的自由创新。于是,东西方人之间来来往往,他们都很高兴。总之是要听一听外来的和尚念经,于是,人来人往,车轮滚滚。</p><p class="ql-block"> 名人说:人生就像鸟笼子,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人生也像围城,里面的要冲出来,外面的要冲进去。这话听起来像带点嘲弄,其实不然。人生就是如此:有相互的羡慕,相互的追求,人来人往,才有活力,才有动力,才有进步。一潭死水是不需要来往流动的,不过也就成了臭水,毫无用途。溪流入江河,江河入大海,大海变水汽,水汽成雨滴,雨滴成溪流,来来往往,周而复始,才有了螺旋式上升,世界才在一片鲜活中更新,前进。</p><p class="ql-block"> 当然,来来往往需要和谐,否则就要乱套。中国人去法国学法语是正确的,西方人来中国学中医也是正确的,如果倒过来就有问题了。说是去外地考察借鉴,动辄要去美国、德国,美其名曰学习别人怎样设计建造本单位的大门,名为考察,实为游山玩水。A单位去B地温泉“开会”,C单位去A地避暑山庄“洽谈招商引资”,每日人均消费一千元;他们开会、招商是假,研究吃喝玩乐是真。这样的人来人往,可就祸国殃民了,不来也罢,不往也罢。</p><p class="ql-block"> 人来人往,来来往往,谁知道“来往”之中,有多少内涵,又有多少外延!</p><p class="ql-block">(发表于《语文学习报·湖南高考版》2007-2008学年度第1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吃不得亏”先生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吃不得亏”先生是世界级人物,他生活于各地各人群中,“吃不得亏”先生是个很有特点的人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吃不得亏。</p><p class="ql-block"> “吃不得亏”先生既然是人,自然有人的外貌。只是他前额特别亮,耳朵特别聪,眼睛特别明,鼻子特别灵,嘴巴特别快:这都是他长期“用功”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吃不得亏”先生脑子好使,心算极快,不论何时何地何事,他立马知道自己的“位置”。他永远在抱怨领导亏待了自己,别人亏待了自己,社会亏待了自己。“吃不得亏”先生有时多得了一份,但他真真切切地、发自内心地、理直气壮地认为,这只是自己应得的一份。</p><p class="ql-block"> “吃不得亏”先生对自己的专业兴趣不大,也就不怎么去钻研。他的爱好全在于“包打听”,最大的能耐就是信息灵,只要在本单位溜一圈,马上就可开个新闻发布会,并且找到自己想要的切入点。</p><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时间,单位开展大练兵活动,考核员工,结果“吃不得亏”先生技不如人。但只有他知道这次考核成绩将作为竞争上岗的依据。“吃不得亏”先生运用鲁迅先生“教给”的功力——肚里一轮,马上以嘴开路:“局长局长,这次考核不公平,有人早知道了,早就作好了准备;某某舞弊,让某某帮忙;我这段时间身体不好——你看,这是病历单——影响了正常发挥。”局长被缠得没法,只好将“吃不得亏”先生作了特殊安排。——天知道他用什么方法弄了张病历单,因为有人看到他这段时间常在舞厅里泡到深夜。</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单位派遣技术娴熟、能写会算的老赵去北京联系业务。这事给“吃不得亏”先生知道了,他老大不高兴:又不是去传授技术,怎么派个老头子?这不是明摆着去旅游吗?“吃不得亏”先生马上以自己年轻会交际会攻关为由去争这个出差的机会。领导告诉他,这次用的正是技术,不用攻关。“吃不得亏”先生不敢与老赵比技术,只好愤愤不平了一个月。</p><p class="ql-block"> 大概因为事事吃不得亏,“吃不得亏”先生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时时紧绷着脑神经。终于,他真的病了,而且一病如山倒。仿佛是对他用脑过度的报复,“吃不得亏”先生头痛如裂。临终时,双拳仍紧压着太阳穴,断断续续说完了最后一句话:“这……辈子……白……白活……了……吃……了……太多……亏。”</p><p class="ql-block"> “吃不得亏”先生死了,但他死的是身体,他的思想永远活在一些人的心中。所以,“吃不得亏”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p><p class="ql-block"> (发表于《语文学习报·湖南高考版》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第6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 片 叶 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与一片叶子的相识是在许多年前。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探寻她的形象,倾听她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一直睡不醒——严格地说,是该睡的时候睡不着,该醒的时候不清醒,简称睡不醒。我的心情糟透了,比我们乡下的酒糟还糟。因为我不久就要面临高考大决战,如此下去那肯定是猪八戒娶妻,有上文没下文了。</p><p class="ql-block"> 而就在此时,我发现了班上一名奇特的同学L,L一直就没有午睡的习惯,总是一人在校园里晃荡着。有时就会站在树荫下,撮一片叶子在口里,发出种种古怪的声音,不知是逗弄鸟虫还是逗弄自己。我第一次发现叶子还有这种功能,就如崔永元第一次发现秋波原来是指秋天的波菜。在阳光与热风的挑逗下,一树的叶子闪闪的亮亮的摇曳着,放出白光。我不知道叶子有不有作息时间表,有不有烦恼。在我看来,叶子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区别,没有和风细雨的轻快感,也没有凄风苦雨的痛楚感。就像L一样,上课从不瞌睡,成绩一直是稳稳当当,不好也不坏。</p><p class="ql-block"> L手中的叶子当然是绿色的。我在思考为什么它一定要是绿色的。难道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树上吗?我们的祖先好斗,火爆。而绿色不耀眼,也不沉闷,正可以中和那些极端分子和极端因素,让环境舒缓下来?那是上帝的杰作,上帝不想让这个世界老是处在宇宙大爆炸中。所以,我看到思想了,它是绿色的,到处飞舞。我在飞舞中澄清为一杯清水。</p><p class="ql-block">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片叶子是武林人手中的得力工具。一片叶子可以是一苇渡江,救人于水火之中。也可以被高手贯以气功充当刀砍斧削的功能。我为什么不能乘坐一片叶子作一次浪漫之旅呢?那年乘坐飞机飞过琼州海峡时,就像一片叶子漂浮在云团之上。小时候在旷野望见飞机从上空飞过,觉得那就是一片会叫的大枫叶,那时感到自己是不可能去享受的。人生真是奇怪,好比上楼梯,第一级没有上去是不会奢求以上几级的,而一旦上去,总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哈,想起来了,有一次回老家,去了一趟十年未曾到过的山窝,觉得里面实在是太小了,以前怎么会没感觉到,那时一村人在里面叽叽喳喳呢,真的就是红杏枝头春意闹。</p><p class="ql-block"> 如果将一片叶子放在手心观察,其逻辑性是相当的强。叶骨,叶液,叶肉,其生命系统相当完美。难怪一片叶子也有思想,向我呢喃了如此之多。</p><p class="ql-block"> 感谢叶子,我一直在追随着你,倾听你的教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评:本文参照了意识流手法,以一片叶子为触发点,通过叶子的一些特点进行联想。叶子生机勃勃,生命力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是人难以做到的。叶子的绿色让人沉静,在绿色的融合下人会变得自然,乐观。叶子还会让人充满幻想色彩,充满浪漫色彩,于是去追求高雅,并且永不言败。文章思路独特,以上本是作者的想像,却成了叶子的倾诉,人却成了倾听者,叶子与人物我相融。</p><p class="ql-block">(发表于《考试指南报·高二作文专刊》2009年1月27日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