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之秋探险札记(三)

新叟

<h1><b>9月7号第三天<br></b><b>抵达格陵兰岛东海岸的斯科斯比松(Scoresbysund)。<br></b><b>宏迪斯号沿米尔恩岛(Milne Land)东海岸向北航行,经过霍尔布雷宁(Hall Bredning)峡湾,穿越了世界上最大的峡湾的冰山群,我们站在甲板上尽情欣赏这一壮丽的景观。<br></b><b>下午13:30我们第一次体验了极地探险。</b></h1> 宏迪斯号沿着冰川覆盖的沃尔夸特·邦斯海岸(Volquart Boons Kyst)航行。<div>沃尔夸特·邦斯海岸位于斯科尔斯比松(Scoresby Sund)附近,处于格陵兰岛东海岸的冰川覆盖区域。这里冰川众多,冰山林立,是全球冰川景观最为壮观的地区之一。</div> 冰川(glacier)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成冰等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br>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公里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br>北极的冰川广袤无垠,巨大的冰块从山顶倾泻而下,形成了壮观的冰瀑布。冰川表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那是岁月和压力赋予它们的独特色彩。<br>不同色调的冰川可以判断它的年龄乃至脾性:瓷白代表年轻而且气泡多;海宝石蓝则表明更加成熟,但仍爱好四处漂游;黑色是冲动的代名词,意味着这片冰会给船只带来危险的互动。<br>2025年3月21日,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国机构表示,全球各地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仅在2024年,全球冰川就损失了4500亿吨。按照现融化速度,冰川可能在本世纪内消失。<br> 沿海岸航行,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冰川,这些冰川有的从高山上倾泻而下,直接延伸到海洋中,形成壮观的冰川前沿。冰川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和白色的光芒,不时有冰块崩裂落入海中,发出巨大的声响。 早晨醒来,宏迪斯号已经抵达了格陵兰岛东海岸的斯科斯比松(Scoresbysund),风雨也伴随着夜幕一起消退了。 斯科斯比松由斯科斯比湾(Kangerittivaq)和一组向北延伸的群岛组成。<br>斯科斯比湾是格陵兰岛东海岸的一个大型峡湾系统。峡湾呈树状结构,从海岸线向内陆延伸110公里,长 313 公里,宽约 40.2 公里,平均深度500米,峡湾系统的总面积38000平方公里。<br>斯科斯比湾众多入海口与冰山构成了迷宫,夏末时节波光粼粼、一片蔚蓝,到了其他季节便只余满目苍白。9月至次年7月中旬,每逢航道结冰,没有船只通行,能到达如此偏远之地的游客不足1000人,这与它的景色十分契合。<br> 峡湾(fjord)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br>峡湾是冰川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数万年前巨大的冰川切割海岸边的大地,形成一道道槽谷,而当冰川消融后,海水倒灌进槽谷,便形成了峡湾。<br>一般情况下,纬度越高峡湾风光分布相对频率越高,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常年偏低,在冰川时期受到的影响更大。<br>北极的峡湾深邃而幽静,两侧是陡峭的山峰,山峰上覆盖着皑皑白雪,海面上倒映着天空和山峰的美景。当船只驶入峡湾,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br>峡湾中还栖息着各种海鸟和海洋生物,为这片宁静的世界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br> 斯科斯比湾的历史也充满了传奇色彩。1822 年,英国探险家威廉・斯科斯比(WilliamScoresby)首次绘制了该地区的地图,斯科斯比湾也因此得名。此后,越来越多的探险家被这里的神秘所吸引,纷纷前来探索。挪威探险家卡尔・瑞德在 19 世纪 90 年代来到斯科斯比湾进行实地考察;而 1924 年,丹麦人埃希纳・迈克尔森干脆搬到斯科斯比松定居下来。<br><br><div>斯科斯比松慢慢成了北极探险的热门目的地。<br></div> 斯科斯比峡湾是世界最壮观、最美的冰河峡湾之一,也是世界最大、最狭长、广阔的峡湾。<div>这里有壮丽的冰山和奇特的地形,同时又是“冰山坟墓”,因为许多大大小小的冰山在此搁浅而无法在北冰洋漂流。</div> 冰山(iceberg)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块。在北极的岛屿上发育着很多冰川,这些冰川覆盖着大陆,形成一个大的冰盖,这些冰盖有不少伸到海里的冰舌。当风暴和潮汐来临时,海水时而涌上时而跌落,不断冲击着冰舌,久而久之一些冰舌就会被冲落到海中,形成大冰山,在海洋里自由漂流。<br>冰的密度约为917kg/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约为1025kg/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们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因此看着浮在水面上的形状并猜不出水下的形状。冰山非常结实,加之极地的低温环境下金属的强度降低,很容易损坏金属板,因此成为极地海洋船舶受损的危险因素。<br>冰山通常呈金字塔形或桌形,北极金字塔形的冰山最为常见。也有的冰山像拔地而起的堡垒,尖顶高耸、一如爱丁堡城堡;有的拥有宏伟的弧线,就像伦敦大理石拱门,这些冰山漂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浪缓缓移动,构成了一幅幅神奇的画面。在冰山间穿行,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敬畏之情。<br>冰山在漂移融化过程中,释放铁一类的矿物质,使藻类大量繁殖。这些浮游生物体富含叶绿素,它们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磷虾成群活动,以浮游植物为食;海燕和南极臭鸥涌向冰山,从那里捕食磷虾;冰山周围的水母以浮游生物、磷虾和小鱼为食;冰鱼也以磷虾为食;如此丰富的食物可能吸引逆戟鲸一类的大型捕食者。 斯科斯比湾和格陵兰岛西海岸的熙攘繁忙不同,这是一片真正的荒野,它保存了原始的样貌,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 宏迪斯号继续沿米尔恩岛(Milne Land)东海岸向北航行,经过霍尔布雷宁(Hall Bredning)峡湾,穿越了世界最大的峡湾的冰山群,我们站在甲板上尽情欣赏这一壮丽的景观。 米尔恩岛(Milne Land)是格陵兰岛东部的一个大岛屿,以英国海军上将大卫・米尔恩(David Milne)的名字命名。<br>米尔恩岛从西南的莫拉内角到东北的布雷内角长 113公里,最宽处达 45 公里,面积为 3913 平方公里,是格陵兰岛的第三大岛屿(仅次于格陵兰主岛和迪斯科岛)。<br>米尔恩岛属极地气候,全年寒冷,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凉爽。受北冰洋寒冷气流和格陵兰冰原的影响,多暴风雪天气,气温极低,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是许多极地动物的栖息地,如麝香牛、北极狐、北极熊等;此外,夏季时还有北极燕鸥、海鹦等海鸟在岛屿的悬崖峭壁上筑巢繁衍。<br>独特的极地风光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吸引了众多探险爱好者和游客,他们在这里进行观鲸、观鸟、徒步、皮划艇等活动,还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冰川、峡湾和极地日出日落等美景。<br> 霍尔布雷宁(Hall Bredning)峡湾从东格陵兰的外海岸向内陆延伸近 350 公里,该峡湾宽度可达 50 公里,水深在 200 米至 650 米之间。其两侧是高达 2000 米的尖锐冰雪覆盖的山峰,周边区域有许多冰川,孕育着漂浮在整个峡湾系统中的巨型冰山。<br>峡湾周边海域还可能有海豹、格陵兰鲸等海洋动物,以及北极熊、北极狐和北极兔等在陆地上活动。夏季时,海岸附近的草甸会盛开紫色的虎耳草和黄色的罂粟花,还有灌木状的山地木岑和桦树。<br> 宏迪斯号静静地停泊在海湾中,船上的游客全都兴奋异常,因为今天就要实现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的极地探险活动。 我们的极地探险活动主要包括2项内容:极地徒步和乘坐 Zodiac 冲锋艇在北冰洋巡游。 <p class="ql-block">极地徒步是在北极高纬度永久冻土地带(格陵兰岛)开展的,是以 “极端环境适应”为核心的户外探险活动。</p><p class="ql-block">极地徒步与一般徒步不同。一般徒步是 “可控的户外休闲”, 核心是 “放松身心、亲近自然”,追求 “舒适体验”,强调 “享受过程”;极地徒步是 “受控的极地生存挑战”,仅适合具备充足体能和风险意识的户外极限爱好者,是对生理与心理极限的挑战。</p> 乘Zodiac 冲锋艇在北冰洋巡游。<div>Zodiac 冲锋艇由高强度橡胶制成,多舱结构,底部是半硬壳设计,在碎冰区或岩石附近行驶都很安全。其标准载客配置为 10-12 名游客,加上 1 名探险队员,兼顾了稳定性、操作灵活性和游客体验。<br>在北极,乘坐Zodiac 冲锋艇巡游是极地探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可以乘坐冲锋艇深入浮冰区,寻找极地动物,近距离观赏海豹、鲸鱼等,还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冰川、冰山景色。<br></div> 下午13:30我们乘坐 Zodiac 冲锋艇穿过冰川前沿,在熊岛(Bjørneø)登陆并徒步3小时。 熊岛(Bjørneø)是格陵兰岛东部的一个小岛,位于北纬74°30′附近,是北极熊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因此而得名。<div>  熊岛的地形主要由冰川和冰山构成,岛上还有一些小型的山脉和山谷,海岸线崎岖,有许多峡湾和悬崖峭壁。<br>熊岛目前没有永久居民,但由于其丰富的野生动物和壮观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一些游客和科学家前来探访。<br></div> 路上发现了一个麝香牛的头骨。 熊岛徒步,终于实现了我在北极大陆探险的愿望。 准备返回宏迪斯号 晚20:00,乌云慢慢散去,落日映红了海水,天空出现了美丽的晚霞。 <p class="ql-block">在浪漫温馨的霞光中,结束了我们第3天的北极探险活动。</p> 摄于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