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9月6号第二天<br></b><b>今天是航海日,宏迪斯号将穿越丹麦海峡(Denmark Strait),到达格陵兰岛(Greenland)东海岸。</b></h1> 今天阴有雨,宏迪斯号在丹麦海峡航行。<br>丹麦海峡(Denmark Strait)位于格陵兰岛东部和冰岛之间,是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长约483千米,最窄处宽290千米。<br>丹麦海峡沿岸为高于2000 米的山脉,常年覆盖冰雪,岸线曲折,近岸多岛礁,东侧冰岛海岸陡峭,多深切割的峡湾,滨海低地狭窄。<br>丹麦海峡是北冰洋南下大西洋的重要捷径,也是连通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天然水道,近一半海域位于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沿岸平均气温 1 月 0℃-2℃,7 月为 9℃-11℃。<br> 据说在丹麦海峡航行中,可以拍摄海鸟风暴鹱、三趾鸥、北鲣鸟和海鸠,通过北极圈可能看到鲸鱼。<br>令人遗憾的是海面上风雨交加,巨浪滔天,一片混沌什么也看不见。<br>宏迪斯号晃动得厉害,船方关闭了所有甲板。人在船舱中就像孩童一样蹒跚而行,一些船友出现了晕船、呕吐的反应。<br>我自诩老江湖,2过德雷克海峡,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开始还不以为然,慢慢的觉得站立不稳,身体似乎要飘起来。我这才知道,丹麦海峡虽不是威名四海,但发起脾气来也是不好惹的。<br> 上午11:30在休息室举办了由KJ主讲的《格陵兰初印象》的主题讲座。 格陵兰岛(Greenland)是世界第一大岛,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比排名第二的新几内亚岛、第三的加里曼丹岛、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面积总和还要多。<br>格陵兰岛在遥远的北极地区,是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岛屿,它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镶嵌在北冰洋和北大西洋之间,以其广袤的冰原、独特的生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探索者的目光。<br>公元10世纪,丹麦和挪威的航海家纷至沓来,挪威海盗红发埃里克发现了这片绿色的陆地,并将其命名为“格陵兰”,寓意着绿色的土地,或许在当时,岛的南部在夏季确实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br>格陵兰岛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公元前3000年,古因纽特人率先抵达这里,成为了这片土地最早的居民。他们以狩猎和捕鱼为生,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繁衍,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br>1953年,格陵兰岛归属于丹麦,成为丹麦的一个州。经过长期的争取,2009年,格陵兰岛开始充分自治,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br><br>格陵兰岛仿佛是世界的遗忘之地,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冰川和无人区。这片被冰雪覆盖的纯净之地,藏着无数令人向往的自然奇观与文化宝藏。<br>神秘的格陵兰岛不知不觉中对冲了大家对大风浪的不良感觉。<br> 宏迪斯号破浪前进,在穿越了北极圈时,举行了一个北极探险中的特有仪式——涂“蓝鼻子仪式”。<div><br>相传在海军和航海传统中,“蓝鼻子”(Blue Nose)是一种特殊荣誉的象征。当船只首次穿越北极圈(北纬 66°33')时,船员会举行蓝鼻子仪式以纪念这一里程碑。新加入的船员(称为 “Pollywogs”)需将鼻子涂成蓝色,象征他们经历了北极的严寒考验。<br>这一传统起源于航海时代,旨在增强团队凝聚力并纪念航海成就。例如,英国皇家海军 “伊丽莎白女王号” 航母 2023 年首次进入北极圈时,174 名船员参与了蓝鼻子仪式,包括在冰桶中浸泡和涂蓝鼻子。<br></div> 现代一些北极游船也会为乘客举办类似活动,将其作为体验北极文化的一部分。<br>涂蓝鼻子既有仪式感很欢快,晕船早已抛到脑后,现场完全沉浸在愉悦之中。<br> 风浪减小了,海面平静了,人们的心情也明朗起来。当站在甲板上看到第一座漂来的冰山时,我们知道已经接近格陵兰岛东海岸(Onward to Greenland)了。 格陵兰岛东海岸是指格陵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的漫长海岸线区域,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峡湾系统(斯科斯比峡湾),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br> 东格陵兰拥有一些北极最独特的风景,地形崎岖,陡峭的山脉环绕着深邃的峡湾和壮观的冰川,狭窄的河道两侧是高达 2,000米的尖锐冰雪覆盖的山峰,冰川孕育着漂浮在整个峡湾系统中的巨型冰山,构成一片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br>东海岸是格陵兰岛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与格陵兰岛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更具独特性,且深深植根于神话和传说中。<br>东格陵兰广袤的苔原地貌是麝牛 、北极兔和驯鹿等野生动物的家园。<br><br>东格陵兰是每年只有近1000人才能抵达的荒野秘境,对于喜欢原生态自然景观和具有冒险精神的游客来说,深度探秘格陵兰东岸更具探险意义。格陵兰岛东海岸是一个理想的目的地。 摄于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