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第447届“福主庙会”

光与影

福主祠坐落在皖南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千年古村落元甲山,祠内供奉的是我国隋末唐初时期刚正勇毅、廉洁奉公、勤政兴业、爱民如子的清官“陈皋仁”的神像。陈皋仁,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自幼聪慧,胆识过人,性至孝,明大义。<br> 唐初(时年六十有二)任秋浦令(今池州市贵池区石城村),任内治山治水,助农兴商,处事公道,断案如神,颇受人民拥戴。然天有不测风云,时遇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陈皋仁为民请命、舍己救民,于中秋之日携幕僚“康师爷、罗都头”饮鸩殉职,救下一县之民。为了纪念陈皋仁的恩德,民间纷纷修庙建祠供奉陈皋仁,一为祭祀,二为祈福,香火相传不断。<br> 明朝万历初年,皇帝巡游江南,得知陈皋仁的事迹,颇有感慨,赞赏有加,乃追封其为“忠朝武烈大帝福主余公”;幕僚“康师爷、罗都头”追封为驾前康、罗二将。至此,民间在陈皋仁蒙难之日,每年中秋节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届时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陈皋仁和康、罗二将的神像,前有鸣锣开道,后有仪仗护卫,走村入户,为民祈福,所到之处,人们虔诚膜拜,场面蔚为壮观。<br> 自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四百四十多年过去了,很多地方的人们也淡忘了这些历史。而元甲山的人们447年来却一直在追寻陈皋仁的故事,他们447年来依然在对陈皋仁这位历史人物的纪念。2008年福主庙会被批准为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批准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勤劳智慧的元甲山人将这项民俗文化活动经过深度挖掘,打造成乡村旅游品牌,每年的“福主庙会”文化传承活动期间,都吸引周边省市专家学者和众多游客前来采风观光,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同时也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br> 今天泥溪镇元潘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将非遗文化与现代廉政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打造成廉政文化教育基地。<br> 福主庙会活动在明、清两朝一直由地方乡贤和社会名流主办,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非其他活动可比。如今,这里的村民成立了元甲山民俗文化研究会,由会长和活动代表性传承人牵头成立活动管理小组,负责每年活动筹备。<br> 每年庙会活动自农历八月十二开始至八月十四上午在泥溪镇十来个村庄轮番巡游,八月十四下午至十五上午庙会活动回到元甲山传统古村落举办,将活动推向高潮!<br> 历经447年接力传承,2025年10月5日,元甲山人再次举办庙会,学陈皋仁刚正勇毅、廉洁奉公、勤政兴业、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铸时代新魂! <br><br>当天的庙会活动分为三个步骤:<br>(1)、迎驾 即由村民敲锣打鼓、龙灯着装列队到福主祠迎接“福主余公”和康、罗二将神像,一路护送至村民文化中心落驾!然后举行公祭活动。<br> (2)、百家宴 即所有参加活动的村民和游客欢聚一堂,共尝“和谐百家宴”。 <br>(3)、祭祀 即当夜部分村民和游客在文化中心为“福主余公”及康、罗二将守夜,追思陈皋仁的功德。 活动开始,元潘村党总支书记邵栋梁讲话 <h5>图片:冯有为 <div>时间:2025年10月5日</div></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