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6 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平罗县二中同学四十年相聚一堂,欢迎在河南洛阳的同学回家乡过节。

钰华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6日,中秋月圆,万家团圆。在这承载着思念与归意的传统佳节里,平罗二中毕业四十载的同窗故友再度相聚一堂,共话青春旧事,情意如酒,愈久愈浓。尤为动人的是,远居河南洛阳的文明同学也趁着假期重返故土,踏上久别的家乡土地,与老友们同赏一轮明月,共叙四十年离情。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少年归来,月光依旧洒在当年的校门口。</p> <p class="ql-block">餐厅里灯光温润,墙上的装饰画泛着柔和的光晕,橙蓝交织的图案,宛如当年课本边角的手绘涂鸦,勾起心底最柔软的记忆。她穿着那件亮眼的金色外套,笑意盈盈地站在角落,像一束穿过岁月的光,照亮了斑驳的过往。有人轻声唤她的名字,她转过身来,眼神依旧清澈,仿佛四十年的风尘从未沾染她的眉梢。我们围坐一圈,茶香袅袅升起,话匣子一打开,便如溪流奔涌——谁曾在操场边偷偷递纸条,谁在物理课上睡着被老师点名,谁在毕业那天红了眼眶……笑声一阵接一阵,像是要把这四十年的沉默都补回来。</p> <p class="ql-block">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八天长假为久别重逢铺就了最美的归途。有人选择远行,饱览山河壮丽;而我们,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围坐一堂,把酒言欢。茶香氤氲中,笑语盈盈,四十年风雨人生在月光下轻轻铺展,如一幅缓缓展开的旧画卷。每一句低语,都是对青春的深情回望;每一声笑语,都是对故土最温柔的告白。</p> <p class="ql-block">酒杯举起的那一刻,整个房间仿佛被点亮了。桌上摆满了家乡味的菜肴:红烧肉油光闪亮,映着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清蒸鱼还冒着热气,像极了小时候过年时母亲端上桌的模样。有人轻声提议:“来,为四十年前的青春,也为今天还能坐在一起的我们,干杯!”杯盏相碰,清脆的一声响,像是把散落在天涯的岁月碎片,重新拼成了一幅完整的画。窗外,月亮正缓缓爬上树梢,银辉洒在每个人的肩头,温柔得让人想落泪。</p> <p class="ql-block">餐桌旁的笑声从未停歇。有人说起当年班里的“四大才子”,如今一个在县城开了诊所,一个退休后天天钓鱼,还有一个居然还在自学钢琴。平同学坐在中间,听得眼眶微红。她说,这些年在洛阳,每逢中秋,总习惯抬头看月亮,总觉得那边的月光,照不到咱们平罗的院子。可今天,她终于又坐在了熟悉的人中间,吃着一口腌萝卜,都说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她笑着说:“回来了,心才算落了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起身,围着那张堆满食物的桌子,举杯合影。有人喊“来,比个V”,大家不约而同地伸出手指,笑容灿烂得像年轻了二十岁。背景墙上的艺术图案静静看着这一切,仿佛也成了这场重逢的见证者。那一刻,没有身份,没有距离,只有纯粹的欢喜。饮料在杯中轻轻晃动,映着灯光,像盛满了星星,也盛满了四十年未说尽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第二张合影是在稍暗的光线下拍的,气氛却更松弛了。有人脱了外套,有人换了座位,但手里的杯子始终没放下。桌上剩的菜不多了,可情意却越喝越浓。一位老同学轻声哼起当年的校园歌曲,几句不成调的旋律,竟让好几个人跟着哼了起来。那首歌早已记不清名字,可旋律却像刻在骨子里,一响起,就把人拉回了那个骑着自行车穿过梧桐树影的午后,阳光斑驳,笑声清脆,风里都是青春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合影,大家站在餐桌前,手指比着“V”,笑得毫无保留。桌上的水果盘里还剩几块月饼,莲蓉的,五仁的,都是老味道。有人特意从老家带来,说“不吃这个,不算过中秋”。我们一边吃,一边翻着手机里的旧照片——泛黄的毕业照上,一张张青涩的脸,如今都添了皱纹,可眼神里的光,似乎从未熄灭。那光,是少年时的梦想,是中年后的坚守,更是此刻重逢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她和另一位老友并肩站着,一个穿红上衣,一个披金外套,像极了当年一起参加文艺汇演的模样。音响里放着轻柔的老歌,木质墙面映着暖光,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她们没说太多话,只是相视一笑,便懂了彼此这四十年的风雨与坚持。那笑容里,有理解,有心疼,更有历经沧桑后的释然与欣慰。</p> <p class="ql-block">她又一次比出胜利的手势,像是在向岁月宣告:我们还在,我们没散。黑色的音响静静立在墙角,播放着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歌声温柔地漫过每个人的心头。有人低声跟着唱,有人悄悄抹了眼角。这不仅仅是一场聚会,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归乡——无论走多远,只要月亮还圆,家,就一直在等你回来。</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合影,三人并肩而立,笑容依旧灿烂。餐具已有些凌乱,可情谊却愈发清晰。她们说,这样的日子,一辈子能有几次?可只要一次,就值得用余生去回味。四十年,山高路远,书信难达,可心从未走散。今天这一聚,不是终点,而是重新连接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背景墙上的橙白圆环像极了月亮的年轮,一圈一圈,记录着流转的时光。她们站在一起,衣服色彩鲜艳,笑容真挚,手势整齐地比出“V”——那是属于她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密码。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彼此懂得的默契与牵挂。那手势,是对命运的致敬,也是对友情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她们靠得很近,几乎贴着肩膀,像是怕一松手,又会走散四十年。桌上摆着白花与蓝杯,简单却雅致,像极了她们此刻的心境——历经沧桑,仍愿温柔以待。她们说,今天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从此以后,每三年,一定要再聚一次。让这轮明月,年年见证我们的重逢。</p> <p class="ql-block">三位老友并肩而立,一个穿黑,两个穿红,像极了当年班里的“铁三角”。她们笑得亲密无间,仿佛从未被岁月拉开距离。浅色的墙面映着她们的身影,安静地收藏着这份难得的温情。四十年,各自奔波,各自成家,可只要站在一起,依然是当年那个敢笑敢哭、敢梦敢闯的少年。</p> <p class="ql-block">她们靠得更近了,几乎头挨着头,笑容里满是亲昵与欢喜。背景素净,却衬得人情更浓。她们的手势一致,比出“V”,像是在向命运比出胜利。照片右下角显示着拍摄时间:2025年10月6日——这个中秋,注定被铭记。不是因为月亮多圆,而是因为,我们终于又回到了彼此身边。</p> <p class="ql-block">她们又一次站在镜头前,笑容依旧温暖。那件红色花纹外套,那副熟悉的眼镜,都让人瞬间回到课堂上的点点滴滴。她们说,今天最开心的,不是吃了多少美食,而是听见了彼此的声音,看见了彼此的笑容。四十年,山高路远,可心一直没走远。这个中秋,月光洒在平罗的小城上,也洒在重逢的饭桌上。我们举杯,敬青春,敬故土,敬那些从未断联的牵挂。而平同学的归来,像是一颗落回故土的种子,让这场团圆,有了更深的意味——无论走多远,只要月亮还圆,家,就一直在等你回来。</p>

四十年

她们

笑容

有人

青春

月亮

像是

从未

中秋

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