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7日清晨,阳光洒在蒙克顿富朋希尔顿酒店的灰红相间的外墙上,天空湛蓝如洗。8点30分,我们整装出发,车轮轻吻地面,开启一段穿越秋色与远古的旅程——目的地,是那藏于魁北克东南角的化石秘境:米瓜沙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此行三百余公里,一路向北,从新不伦瑞克驶入魁北克,仿佛穿越季节与时空的交界。车窗外,枫林如火,橙黄交织,层层叠叠地铺展在山野之间。秋阳斜照,林间光影斑驳,像大地打翻了调色盘,把整个加拿大东部染成了一幅流动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风掠过车窗,带着秋的干爽,也裹挟着树叶簌簌飘落的轻响,仿佛整个世界都浸在这浓郁又澄澈的秋意里,一路延展,引着人奔赴魁北克那片更盛的秋之盛宴。</p> <p class="ql-block">车轮碾过公路,朝着魁北克进发。两侧的树木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红的似火,橙的如霞,黄的像金,层层叠叠,在秋日暖阳下闪烁着斑斓的光。</p> <p class="ql-block">二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坎贝尔顿——这座坐落在雷斯蒂古切河南岸的静谧小城。短暂停留,呼吸一口河口清冽的空气,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街道整洁,建筑现代却不张扬,远处山色斑斓,城市与自然在此温柔相拥。</p> <p class="ql-block">坎贝尔顿,是新不伦瑞克省通往魁北克的门户。这条河,不仅是两省的界河,更是注入圣劳伦斯湾的生命水道。</p> <p class="ql-block">这座河港小镇坐落在雷斯蒂古切河注入圣劳伦斯湾的入海口,一桥飞架连接着魁北克省,潮起潮落间流转着百年故事。</p> <p class="ql-block">范霍恩桥如一道绿色巨龙,横卧于宽阔的河面之上。钢桁架结构在阳光下泛着冷峻光泽,桥下碧水悠悠,倒映着两岸秋色。1961年通车至今,它不仅取代了昔日的轮渡,更成了两地往来的血脉,也成了坎贝尔顿人心中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这座全长805米的钢桁架桥,主跨380米,曾是区域交通的奇迹。它不只是工程的杰作,更是地理与文化的连接点。</p> <p class="ql-block">站桥头远望,河水蜿蜒如带,山丘层林尽染,工业的刚毅与自然的柔美在此奇妙共存。</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街道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排蓝色雕塑,顶端雕刻着各种鱼类剪影——这是对“鲑鱼故乡”的深情致敬。1997年,这里捕获过一条重达一吨的巨型三文鱼,如今市中心那座世界最大的三文鱼雕像,仍在无声讲述着渔火辉煌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车行途中,雷斯蒂古切河始终如影随形。它像一条流动的碧玉,蜿蜒于群山之间,牵引着视线向前延伸。左岸秋意浓烈,金黄草甸与红叶林交织;右岸则是坎贝尔顿的河滨风光,码头静泊小舟,屋舍错落,一派安详。</p> <p class="ql-block">好风景永远在路上,车窗外,雷斯蒂古切河宛如一条流动的碧玉带,牵引着视线向前延伸。</p> <p class="ql-block">河的左岸,秋意正浓。金黄的草甸沿着河岸铺...。</p> <p class="ql-block">河的右岸,是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坎贝尔顿小镇的河岸风光。画面里,宽阔的河流波光粼粼,岸边有码头、房屋,周围树木色彩丰富,远处还有树林和建筑,整体呈现出宁静而美丽的河滨城镇风貌。</p> <p class="ql-block">最有趣的是,横跨其上的范霍恩桥,连接着两个时区——过桥那一刻,手机自动跳转一小时,仿佛穿越了时间的缝隙。</p> <p class="ql-block">公路在林间穿梭,时而笔直如箭,时而蜿蜒如蛇。两旁的树冠交织成拱,洒下斑驳光影。秋色浓得化不开,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燃烧最后的生命。这样的路,走着走着,心也就静了。</p> <p class="ql-block">终于,米瓜沙国家公园出现在眼前。位于加斯佩半岛南岸,这片狭长的海岸带,藏着地球3.7亿年前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公园入口处,“Parc national de Miguasha”的标志静静矗立,背后是秋色浸染的树林与晴朗的天空。旗帜在风中轻扬,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探秘者。脚步未稳,心已沉入远古的潮声。</p> <p class="ql-block">公园沿岸长达8公里的悬崖,由砂岩与页岩交替构成,层层叠叠,如大地的年轮。这些灰色沉积岩,已有3.5亿年以上的历史,是地球生命从水中迈向陆地的关键见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泥盆纪“鱼类时代”的活化石库,更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每一寸悬崖、每一块岩石,都写满了进化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园内的博物馆,是一座真正的“原址博物馆”。它不只展示化石,更与发掘、研究、保护融为一体。从1978年的解说中心起步,历经扩建,如今已成为全球研究泥盆纪生物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米瓜沙(Miguasha)博物馆的展览照片,展示了大量化石展品,展览主题涉及“From Water to Land ”(从水中到陆地),还有 “Long Before”(很久以前) 等,讲述生命演化历程,特别是远古时期生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p> <p class="ql-block">馆中最震撼的,是鱼石螈的化石——这种生物,是已知最早拥有四条腿、能呼吸空气的脊椎动物。它站在水与陆的交界处,迈出了生命演化史上最关键的一步。米瓜沙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此类标本,堪称“脊椎动物登陆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鱼类化石:展示多种古代鱼类化石,像部分完整的鱼形化石,以及印在岩石上的鱼形痕迹化石,反映古代鱼类的形态特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工艺品商店里,T恤、明信片、化石复制品琳琅满目。我挑了一枚鱼石螈图案的徽章,别在背包上——它不只是纪念品,更像是一枚通往远古的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植物化石:有植物叶片形状的化石,能看出远古植物的形态。</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蓝色展墙静静诉说着3.7亿年前的海洋世界。鱼类化石栩栩如生,植物叶片的脉络清晰可见。一位游客戴着黄帽、穿粉色外套,正举着相机仔细拍摄,她的身影映在玻璃展柜上,仿佛与远古生命同框。</p> <p class="ql-block">其他化石:还包括一些不明具体种类的化石标本,可能是远古生物的骨骼或其他部位化石。</p> <p class="ql-block">图中提及在米瓜沙等地的化石发现引发“化石淘金热”,吸引国际科学界关注,包括伍德沃德在内的古生物学家取得卓越化石成果,助力物种知识的推进。</p> <p class="ql-block">他是地质学家,对古生物学等领域有研究,其著作等对相关学科发展有贡献。</p> <p class="ql-block">是生物学家和鱼类学家,图中展示了他们在博物馆工作室的场景,他为博物馆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此外,还涉及到“化石淘金热”(fossil “gold rush”)这一古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现象,以及相关的化石(如图中展示的植物化石等)。</p> <p class="ql-block">有类似鱼类形状的化石痕迹,是远古鱼类化石 。</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带有纹路或印记的化石,或许是其他生物的遗迹化石,比如植物或者小型生物留下的痕迹 。</p> <p class="ql-block">馆藏超过9000件化石,涵盖鱼类、植物、无脊椎动物与孢子。地质年代墙清晰勾勒出生命演化的脉络,从海洋到陆地,从鳃呼吸到肺呼吸,每一块化石都是时间的信使。</p> <p class="ql-block">图中展示的是剑齿虎的骨架化石。剑齿虎是一类已灭绝的大型猫科动物,以其显著的、超长的犬齿而闻名,这些犬齿是它们捕猎的重要工具,主要生存于新生代的不同时期,是古生物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帮助科学家了解史前大型掠食动物的形态和生态等情况。</p> <p class="ql-block">鱼石螈,是这里的灵魂。它虽形似鱼,却已长出四肢的雏形。正是这样的生物,一步步爬出水面,开启了陆生脊椎动物的辉煌篇章。站在它的化石前,仿佛听见了远古潮水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另一件镇馆之宝,是“米瓜莎王子”肉鳍鱼化石。它那强壮的鳍,正是未来四肢的原型。这些珍贵标本,如同拼图碎片,帮我们一点点还原出生命登陆的壮丽图景。</p> <p class="ql-block">1999年,米瓜沙因“地球生命演化重大阶段的杰出见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那一刻,这片寂静的海岸,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守护的自然圣殿。</p> <p class="ql-block">园中一座雕塑引人驻足:巨石之上,金属鱼形物如箭般指向天空。它既是艺术,也是隐喻——从水中跃起的生命,终将飞向更广阔的天地。秋阳洒落,岩石与金属交织出冷暖辉映的光。</p> <p class="ql-block">秋日的海滩,海浪轻拍着岸边,泛起白色的泡沫。沙滩上散落着石块与色彩斑斓的海藻,像大自然随意绘制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坡上的树木染上了秋的色彩,黄绿相间,与澄澈蓝天相映,一人在沙滩上行走,给这静谧的海滨秋景增添了几分灵动。</p> <p class="ql-block">海滩边上有花纹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徒步道路。</p> <p class="ql-block">图中展示了两块写有“BIENVENUE ”(法语,意为“欢迎” )和“WELCOME”(英语,意为“欢迎” )的标牌,是公园的入园收费公告牌,由“Parcs Québec ”(魁北克公园管理部门 )设立。标牌下方有一个绿色的箱子,周围是秋意盎然的树林,地上散落着黄叶。</p> <p class="ql-block">徒步道路全长4.5公里。</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一个关于“生命进化”(L'Évolution de la Vie / The Evolution of Life)的步道解说牌,属于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相关科普设施,用于介绍生命进化相关知识,还有步道地图等内容,帮助参观者了解生命进化历程以及步道游览信息。</p> <p class="ql-block">坎贝尔顿小镇上的市政厅大楼。</p> <p class="ql-block">以“坎贝尔顿”为名的小镇散落于不同国度,它们或枕着河谷潮汐,或浸着麦芽酒香,各自沉淀出独特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过坎贝尔顿,我们打卡了市政厅与鲑鱼广场。青铜鲑鱼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灯塔静立海岸。</p> <p class="ql-block">坎贝尔顿后段灯塔,白墙红顶,矗立于河口之畔。它不仅是航船的指引,也成了旅人心中的坐标。站在灯塔下回望,河海交汇,秋色无边,仿佛整个旅程的诗意,都凝聚在此刻的风里。</p> <p class="ql-block">这座小城,用一条鱼,串起了历史、生态与人文的三重奏。</p> <p class="ql-block">小镇上的路边展示着原住民、法裔、英裔与苏格兰裔的文化印记。</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一个关于“生命进化”(L'Évolution de la Vie / The Evolution of Life)的步道解说牌,属于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相关科普设施,用于介绍生命进化相关知识,还有步道地图等内容,帮助参观者了解生命进化历程以及步道游览信息。</p> <p class="ql-block">“鲑鱼的故乡”——这名字不只是传说。当一座城市愿意为一条鱼立碑、建节、塑像,它所珍视的,早已不止是渔业,而是与自然共生的记忆与尊严。青铜鲑鱼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灯塔静立海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车轮再次转动,归途的秋色依旧绚烂。而我心中,已多了一片3.7亿年前的海浪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