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卢思璇</p><p class="ql-block">我国枣种植的文字记载据今已有三千多年之久,而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炭化枣核距今已约有八千年。古往今来,人们种枣、用枣、研究枣、写枣、诵枣、变着法儿吃枣。可以说,枣巳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极其丰厚的枣文化淀积。</p> <p class="ql-block">古籍中的红枣</p><p class="ql-block">早在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先民对枣的吟颂。《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诗言:“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我国第一本独立词典《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记录解释枣品种的书,其记录的周代枣品种已有壶枣、要枣、白枣、酸枣、齐枣、羊枣、大枣、填枣、苦枣、无实枣等十一种。</p><p class="ql-block">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仪礼·聘礼》中,不仅具有关于枣的记录,更是指出红枣在古代就是诸侯间表达礼仪的礼物。《仪礼·特牲馈食礼》和《仪礼·有司》中讲,诸侯及下边的官吏每月初一祭庙,祭品种类除有规定的牲畜外,均有枣和栗,而且枣栗由谁摆放,都有讲究。</p><p class="ql-block">在《齐民要术》中也有专门的篇章名为《种枣》。该篇引用了《尔雅》、《广志》、《邺中记》、《抱朴子》、《西京杂记》等书关于枣的记载,同时记述了当时有关枣的栽培、加工、储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枣与历史名人</p><p class="ql-block">除了在典籍中频频出现,红枣也与中华历史上的多位名人有着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传说“枣”这个名字,是由人文始祖黄帝取得的。相传,有次黄帝外出狩猎,又饥又渴,走到一片果林中,看看红红的果子,打下来尝了尝 ,发现脆甜可口;士兵请黄帝给果子赐名,黄帝挥剑在果树下的石头上画了一个象形字“棗”,取名“找”,意为找到果子。但因新郑当地人的口音,口口相传念成了“枣”。</p><p class="ql-block">鬼谷子、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文天祥、纪晓岚等都曾以枣作诗,来称赞枣的品格。白居易的在《杏园中·枣树》就曾写到写道“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而酷爱吃枣纪晓岚也在27岁时写下《食枣杂咏》六首,借枣明理,讲述做人须质朴、不可以貌取人等人生真谛。</p> <p class="ql-block">在此前的数千年中,红枣文化与中华文明一直紧密的绑定在一起。而在未来,凭借其天然的营养价值,喜庆的颜色,及丰富的历史、艺术内涵,红枣亦无疑将继续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相依相存,继续成为浩荡中华文明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