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如水,人间团圆 | 2025年又是一年中秋月儿圆

孔祥平

<p class="ql-block">文字: 孔祥平</p><p class="ql-block">图片: 孔祥平,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成为法定节假日。其习俗如祭月、赏月、吃月饼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自然、家庭与和谐的崇尚。‌‌(京山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时光的步履匆匆,行至九月中段,空气里便悄然浸润了一股清甜的味道。是桂子无声的暗香,是月饼层层叠叠的酥香,更是那悬于天际、一轮愈发明亮丰满的圆月,所散发出的、名为“团圆”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中秋,如约而至。望月 · 天心一轮满。当夕阳的最后一道金边被墨蓝的天幕温柔吞噬,世界的喧嚣便渐渐沉淀下来。我们翘首以盼,等待着今夜唯一的主角登场。(京山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  起初,是东方天际的一抹柔和光晕,像大师在澄澈的宣纸上,晕开的一笔极淡的藤黄。渐渐地,光晕越来越亮,边缘越来越清晰,终于,她挣脱了所有云丝的牵绊,完整地、雍容地跃上了柳梢头,跃上了飞檐顶,跃入了我们期盼的眼眸中。</p> <p class="ql-block">  中秋的月,是独一无二的。她不似平日的清冷孤高,而是饱满、温润、慈悲,像一块被岁月摩挲得无比光滑的羊脂白玉盘,通体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光辉。那光辉并非刺眼,而是如流水一般,潺潺地倾泻下来,为山川、楼阁、树木都披上了一层梦幻的银纱。(京山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古往今来,便是这同一轮明月,照亮了李白的床前霜,慰藉了杜甫的隔夜露,也圆满着苏东坡“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京山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  月华最美的归宿,是映照在团圆的家宴上。餐桌上,早已摆满了母亲的拿手好菜。那碗炖得浓香四溢的红烧肉,是父亲最爱的味道;那盘清蒸的螃蟹,膏满黄肥,寓意着“富甲一方”;还有那圆圆的藕盒,象征着“佳偶天成”,事事圆满。欢声笑语与碗筷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世间最动听的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  饭后,必是品茗尝月的时刻。一枚精致的月饼被小心翼翼地切开,莲蓉的细腻、蛋黄的咸香、或是五仁的丰富层次在舌尖次第绽放。我们分享的,又何止是这一口甜?更是这数月乃至数年分离后,终于聚首的甜蜜。(京山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提着玲珑的灯笼,在月光下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如银铃,是这静好夜色里最灵动的音符。老人们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看着儿孙绕膝,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安详的笑容。这一刻,所有的奔波与疲惫,都被这浓浓的亲情所融化。(京山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  月圆,也最易惹人遐思。并非所有人都能在此刻与家人围坐一堂。或许你为了理想,在异乡的写字楼里眺望灯火;或许你为了责任,坚守在某个遥远的岗位上。</p><p class="ql-block">但请相信,天涯,此刻共此时。</p> <p class="ql-block">  拿起电话,听一听电话那头熟悉的唠叨与叮嘱;打开视频,让亲人的笑脸穿越山海,温暖你的心房。那一轮明月,就是最无私的信使,它将你的思念与祝福,毫无保留地送达你所牵挂的人身边。(京山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  正如张九龄所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分隔两地,却共享着同一片月光。只要心中有爱,有牵挂,那轮圆月便同样照亮着你我的心底,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心灵团圆。</p> <p class="ql-block">  月光依旧皎洁,却不再清冷。它像我母亲的目光,像母亲的叮咛,温柔地包裹着我。中秋的思念,原来是长在心底的根,看不见,却扎得最深,连着血脉,连着记忆,连着每一个游子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  夜渐深,月已至中天,愈发皎洁明亮。它静静地俯瞰着这烟火人间,见证着无数的悲欢与离合。</p><p class="ql-block"> 月儿圆,人团圆。这不仅是自然的节气,更是我们心底最温柔的仪式。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走了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不要忘记家中那盏永远为你们亮着的灯。(京山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我思念的亲人和孩子们还有我思念的拳友,琴友们: 中秋节快乐,人月两团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