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 题:感受秋色</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10月5日</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南京东南大学</p><p class="ql-block">音 乐:繁华尽梦(琵琶曲)</p> <p class="ql-block">2025年国庆中秋节日期间,南京东南大学对社会开放预约参观校园。经过预约,10月5日前往四牌楼校区参观。2001年曾在这里短暂集中培训,下榻东大榴园宾馆,学习期间曾专门组织参观校园,此后一直未曾再进校园,今天是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东南大学,简称“东大”,位于江苏南京,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10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南大门进入是校园中轴线大道,两旁高大的梧桐树遮天蔽日,虽然初秋,树叶仍然碧绿,在昂首挺胸的树干上生气勃勃的展示。右侧的大片绿茵茵的草坪更是带来视觉的冲击,盛夏的风景犹在,初秋的颜色未现。</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长假,校园没有平时的喧闹,十分宁静,大道上鲜见学生的踪影,倒是参观校园的人三三两两,来往不断。这让我拍照可以更加从容,有较多选择,让画面展现更多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沿着校园大道向前,就是百年校庆的碑记和涌泉池。涌泉池位于校园中轴线上,寓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四季景致各异,是感恩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向前望去就是东南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大礼堂。位于校园中央,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穹顶高达34米,采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是国家文保单位,也是国民政府第一届国民会议旧址,可容纳2700余人。 </p> <p class="ql-block">东南大学始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p> <p class="ql-block">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金陵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旧址建立南京工学院。1955年至1960年间,部分系科相继迁出。1988年5月,更名为东南大学。</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江北、无锡、苏州6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888亩,其中九龙湖校区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98.04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东大有38个院系、85个本科专业。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全日制在校生41756人,专任教师3374人。</p> <p class="ql-block">东南大学校训为“止于至善”,典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意为达到并坚守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或最完美的状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伦理命题之一,强调通过持续实践实现道德完善。</p> <p class="ql-block">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坐落于南京市中心,东枕紫金山、临近珍珠河,西望鼓楼、紧挨进香河路,北靠和平公园、鸡鸣寺、玄武湖,南对蓁巷、将军巷。山湖河楼竞相映,万木竞翠掩校园。这里曾是六朝宫苑的遗址、明朝国子监所在地、国立中央大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东大四牌楼校区标志性建筑有:庄重、肃穆、大气的大礼堂。由“中国建筑之父”基泰工程司的杨廷宝先生设计。1933年建成的老图书馆。1924年建成,吴健雄、袁家骝等著名物理学家曾在此求学或工作的健雄院(科学馆)。纪念两江师范学堂校长、清末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李瑞清(号“梅庵”)而建的梅庵。还有六朝时期,梁武帝亲植的“六朝松”。</p> <p class="ql-block">东大四牌楼校区还有的重要建筑:前工院建于1933年,现为建筑学院所。“前工”寓意“前沿工程”。五四楼、五五楼为纪念1954年、1955年竣工而命名,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苏式建筑影响,简洁、实用。中山院、中大院是纪念孙中山和中央大学。</p> <p class="ql-block">功不唐捐,佛家语,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只要你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那么功不唐捐,最终你定会有所收获。</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东大四牌楼校区,如同阅读立体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教科书。从民国鼎盛时期的西方古典复兴,到杨廷宝先生的中西合璧探索,再到建国初期的苏式实用主义,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在此和谐共存,共同铸就了这座校园无与伦比的厚重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参观东大四牌楼校园,由于当天气温最高34度,又逢下午,烈日炎炎,匆匆忙忙,未能细观,图片拍的也不尽全,计划晚秋择日再去。“止于至善”的校训,“功不唐捐”的石铭,给我印象极深,感到受到了教育与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