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外学子这样过“国庆”】文学化标题——忻州市外国语学校2504班张福爱2025年“国庆”假期实践

ㅤㅤ

<h3>指导老师:崔睿</h3> <h3>制作人:张福爱</h3> <h3>当数万只彩色气球挣脱束缚,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肆意绽放时,我忽然读懂了“盛典”的模样。华表的纹路在蓝天的映衬下愈发清晰,城楼的红柱上悬着的灯笼红得热烈,而那些气球,红的像火种、黄的像暖阳、蓝的像晴空,它们裹挟着广场上无数双眼睛的期盼,朝着天际奔去。<br><br>有个稚嫩的声音在人群里喊:“看!是彩虹飞起来了!” 我举起手机的手顿了顿,看见镜头里自己的倒影,和无数个举着相机、挥舞着国旗的身影重叠——原来这漫天的绚烂,是无数个平凡的我们,共同在蓝天下写下的、给祖国的情书。风掠过耳畔,带着气球的轻响,也带着那句没说出口的“生日快乐”,在心底漾开绵长的暖意。</h3> <h3>当暮色给天安门城楼镀上一层暖金,我站在人群里,忽然听见身边的姑娘对着手机那头喊:“你看!是课本里的天安门啊!”<br><br>华灯初上,城楼的红在晚霞里愈发浓烈,“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标语亮得夺目。有人举着小国旗在拍照,风把围巾吹得飘起来,可没人在意寒意——就像这广场上的光,从历史里照到今天,把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变成了这盛大图景里的一帧。<br><br>有位老人正给孙子讲城楼的故事,孩子仰着头,小拳头攥着国旗杆,眼里的光和天边的晚霞一样亮。我想,这大概就是国庆最动人的模样:几代人在同一片天空下,望着同一个方向,把对祖国的眷恋,酿成了岁岁年年的回响。</h3> <h3>在国门的界碑旁,我握着这面小国旗,风把它的红吹得格外鲜亮。身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样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远处旗杆上的国旗与我手中的旗帜遥遥相望。<br><br>紫色的花丛在路边摇曳,往来的人们脸上都带着同一种骄傲的神情。这一刻忽然明白,国庆的意义,是当我们站在国门之下,握着国旗的掌心发烫,那是祖国在我们心里刻下的印记,是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归属的底气。</h3> <h3>把国门的照片设成手机壁纸那天,朋友问我:“站在界碑旁是什么感觉?”我想起掌心那面小国旗的温度,想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字在阳光下的重量——那是一种从心底里长出的踏实,就像无论走多远,身后总有祖国为我们托着底,这份安稳,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珍惜与守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