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童心,笔走龙蛇——金力臣的弟子毕锦希行书作品赏析

翰墨传承

<p class="ql-block">在喧嚣的尘世中,书法如一股清泉,滋养着心灵,传承着文化。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毕锦希的行书作品时,不难发现,在这稚嫩却又充满灵气的笔墨间,既有传统书法的深厚底蕴,又有属于孩童的独特意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毕锦希的行书作品,初观之,便觉其用笔灵动自然。那一个个汉字,在她的笔下似有了生命,或提按顿挫,或疾徐有致。笔画的起收、转折处,虽不及成人书家那般老辣苍劲,却也颇具章法。如“江”字的三点水,轻盈洒落,笔画间的呼应连贯自然;“月”字的弯钩,弧度优美,尽显行书的流畅之态。这种灵动的用笔,源于她对毛笔的掌控,更源于她在书写过程中那份纯粹的投入,没有丝毫的刻意雕琢,唯有对书法的真挚喜爱。</p> <p class="ql-block">再品其结字,可谓是天真烂漫,别具一格。行书的结字讲究疏密得当、欹正相生,毕锦希的作品在这方面虽显稚嫩,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有的字紧密聚合,似在低语;有的字疏朗开阔,如沐清风。这种结字的变化,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孩童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她在临摹与创作过程中,对汉字结构的直观感悟。比如“珠”字,左密右疏,对比鲜明;“道”字,欹侧有度,动感十足。每一个字都像是她用童心编织的一个个小世界,充满了新奇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整体布局来看,毕锦希的作品也颇具章法。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虽有不完美之处,却也错落有致,气息连贯。纸张上的笔墨,或浓或淡,或干或湿,形成了丰富的视觉层次。这种布局的把控,离不开指导教师金力臣的悉心教导。</p> <p class="ql-block">谈及金力臣老师,他习练书法四十余载,将书法视为人生第一乐事,乐此不疲,悠哉游哉。每日在笔墨挥洒中,他独享那份宁静与快乐。这份对书法的执着与热爱,不仅成就了他自身的艺术造诣,也传递给了像毕锦希这样的学生。作为北京中国画院签约书法家、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永久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金力臣老师在书法领域的成就斐然。他的书法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具独特的个人风貌。在教学中,他循循善诱,将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化作点滴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不仅教学生笔法、字法、章法,更教他们如何在书法中感悟人生,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在金力臣老师的指导下,毕锦希的书法之路才刚刚起步,却已展现出不俗的潜力。她的作品,是传统书法在新时代孩童身上的一次生动实践,是童心与墨韵的美妙碰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法的传承,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创新。毕锦希作为书法新生代的一员,她的作品或许还显稚嫩,但那份对书法的热爱,那份在笔墨间的真诚表达,却弥足珍贵。而金力臣老师四十余载的书法坚守,正是这种传承的有力保障。他用自己的笔墨人生,诠释着书法的魅力,也为像毕锦希这样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愿毕锦希在书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在金力臣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让自己的笔墨更加成熟,让这份童心与墨韵的故事,继续书写下去。也愿金力臣老师在书法的世界里,继续悠哉游哉,用他的笔墨,感染更多的人,为书法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