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承法,双桂飘香传妙谛 大学藏经,一堂映古耀新灯 梁平双桂堂国庆游(2025)

盛唐弯弓射雕

<p class="ql-block">老家于梁平区老城,退休后颐养外地,弟弟在北京,弟媳信佛教,于是在梁几兄妹相邀国庆去双桂堂游玩,记录此行。</p><p class="ql-block">双桂堂,不只是“一座庙”。</p><p class="ql-block">西南禅宗的“母校”</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十年(1653)破山海明在此开堂传法,弟子分灯川、滇、黔、湘及东南亚,昭觉寺、华岩寺、报国寺等名刹皆出其下,故被佛教界公认为“西南禅宗祖庭”“第一禅林”。</p><p class="ql-block">唯称“堂”不称“寺”的全国孤例</p><p class="ql-block">“双桂堂”实质是按“十方丛林+佛学研究院”模式建立的“学业禅堂”,可授戒、发戒牒,相当于旧时的“佛教大学堂”,故特用“堂”字,以别于一般寺院。</p><p class="ql-block">两株桂树,“双眼传神”</p><p class="ql-block">开山祖师亲手植下金、银桂各一株,寺因之得名;全寺建筑又巧布成一幅“佛面像”,这两棵桂树正好位于“眼”位,成为画龙点睛的“传神之目”。</p><p class="ql-block">“破山吃肉”护众生的禅门公案</p><p class="ql-block">破山禅师为劝驻军止杀,曾破戒食肉,留下“酒肉穿肠过,慈悲心中留”的“逆行菩萨”佳话,使双桂堂又多了一层“众生平等、戒律方便”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国宝级“佛教文库”</p><p class="ql-block">寺内藏雍正御赐《龙藏》、11世纪梵文《贝叶经》、1.3吨缅甸玉佛、竹禅书画、铜鎏金佛像等237件文物,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历史和政治的“缓冲器”</p><p class="ql-block">创建于明末清初战乱之际,破山以佛门身份斡旋清廷与反清武装,促成西南早定,使双桂堂成为一座兼具宗教、文化与政治意义的“和平驿站”。</p><p class="ql-block">因此,“双桂堂”不仅是烧香拜佛的场所,更是西南佛教复兴的策源地、禅宗教育的发祥地、文物与艺术兼具的“立体佛经”,也是中国寺庙里少有的集“祖庭、大学、博物院、历史现场”四重身份于一体的特殊存在。</p> 游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