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自己 站稳课堂

郑学宁

<p class="ql-block">也可能我是数学老师的缘故吧,五天的集中培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数学老师,第一位应该是长垣市外国语学校的董文华老师。</p> <p class="ql-block">董老师1992年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一所乡村小学报到,本来想教语文,教导主任却告诉她,现在缺数学老师,你只能先教数学,以后等机会再教语文吧,这一等就是几十年。</p><p class="ql-block">深潜课堂:“研”你千遍不厌倦</p><p class="ql-block">入职近四个月后,经过层层选拔,董老师得到了参加市优质课大赛的资格,在物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经过最大努力的精心准备,最终在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为了把课上出新意,董老师虔诚地观察其他老师上课,多次翻阅仅有的教学资源,遇见合适的教学案例不能复印就摘抄下来,以便随时学习和借鉴,为了上好一堂课曾经摘抄了十几个案例。正是因为悟出了课堂如果没有理论支撑,就永远是苍白的。于是,董老师悄悄捧起了《教学勇气》《静悄悄的革命》《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等教育专著,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对课堂的认识和教学策略。正是因为对课堂的研磨没有停止过,2009年董老师参加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获小学数学特等奖,并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p><p class="ql-block">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董老师扎根乡村小学十几年,潜心研究课堂改革并不断的给《教育时报》投稿并发表,让广大教育同仁发现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小学也有高人存在。</p> <p class="ql-block">董老师提倡:</p><p class="ql-block">一 用“读”丰富专业底蕴</p><p class="ql-block">1.阅读学科杂志:走向专业自主</p><p class="ql-block">2、读经典著作:走向专业自省</p><p class="ql-block">你看的书多了,教育实践多了,阅读的教育理论丰富了,怎样上课、怎样评课,就会有独到的见解。用教育理论进行反思的支撑,有理有据,让人信服。</p><p class="ql-block">二 用“研”提升专业内涵</p><p class="ql-block">“研”:贵在不停步 贵在能反省 贵在用智慧</p> <p class="ql-block">三 用“写”凝聚专业智慧</p><p class="ql-block">不读书的老师不优秀</p><p class="ql-block">不写作的老师不卓越</p><p class="ql-block">教师写书,不单单是一本书,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教学和教育生活,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见证。</p><p class="ql-block">教育写作,努力实现教师成长的二次飞越。</p><p class="ql-block">董老师寄语我们青年教师:希望青年教师潜下心来,扎根自己的学科,守住一间教室,通过读研写成就专业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