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的美篇

胡杨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黎夫,红色的潜伏者</p><p class="ql-block">近期,央视在热播电视剧”沉黙的荣耀”。吴石、朱枫、聶曦、陈宝仑他们牺牲于黎明之后,却永驻于黑暗之中,信仰铸就了永恒的丰碑。他们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气概和对信仰的坚守令人动容。追剧的过程让我不由得追忆起己去世11年的老领导王黎夫同志。</p><p class="ql-block">王老1929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1939年奉周恩来之命打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就此进入国民党党务中枢部门,执行长期潜伏,开始了长达十年卧底的特工生涯。先后担任联勤总部储备司办公室上校主任、储备司少将代司长、总部经理署驻上海少将代表。</p><p class="ql-block">王黎夫是国民党全军辎重粮饷的掌管者,虽然他不在作战部门,无权参与制订作战计划、调动军队,但经过他流出去的军饷、军需,很快可以分析出拨向这些物资的部队番号、驻地、编制人数、主官姓名、装备、补给等等,这一系列数据王黎夫掌握了,中共情报部也同步掌握。王黎夫多次亲临徐蚌前线、江阴要塞等战略要地,借视察粮草、被服存储和补给情况,刺探军情和军事部署。而在国民党要员眼里,则赏识王黎夫不畏危险,实地调查储备,保障军需供给的“勤政”。</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潜伏多年的王黎夫终于归队。</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他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中共上海市委情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常务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外事办公室主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王老故里河南省新乡市大块镇王小屯村有一副引人注目的楹联,上联”十年潜伏出生入死竭虑殚精功昭桑梓地”,下联“半世外交碾北转南鞠躬尽瘁德励故乡人”,横批“黎夫故里”,表达了家乡人民对王老的敬重和怀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在2014年元月8日午后,我去浙江医院重症监护室看望王黎夫同志。他那时已不能说话,但神智清醒。我写了3张纸条给他看,一是“问候您新年好”;二是“祝您早日康复”;三是”送您一幅画”。护士给他带上老花镜,我将自己画的一幅枇杷图徐徐打开给他看,他艰难地朝我点点头,这是我和王老最后的互动。</p> <p class="ql-block">王老喜欢画画,出了一本画册,画他家门前的断桥、荷塘,曾提出要和我切磋,我很后悔没有及早向他老人家请教。21天后王老与世长辞,享年103岁。</p> <p class="ql-block">我从事外事工作的第一天,王老就是我的领导。他红色潜伏者的传奇生涯;从事外事工作的严谨、慎密、涵养和风度;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让我终生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