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知识梳理

心有灵犀

<p class="ql-block">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类与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以及逐层分类计数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p> <p class="ql-block">  例1,通过“分气球”活动,激活学生在学前阶段已有对事物分类的活动经验;让学生根据物体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含义;引导学生用简易的图表、文字等方式记录分类的结果,体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引导学生聚焦事物属性:按气球的颜色分类,或者按气球的形状分类。</p> <p class="ql-block">  例2,通过“分组游戏”活动,让学生从分类的目的出发,自选标准进行分类;在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结果的过程中,感受分类结果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引导学生确定分类标准:可以按人的年龄分类,或者按人的性别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按有无背包分类。</p> <p class="ql-block">  例3,通过“分纽扣”活动,让学生经历逐层分类的过程,体会层层递进的思考方式。</p><p class="ql-block"> 第一层,按形状分类。</p><p class="ql-block"> 第二层,再按颜色分类。</p><p class="ql-block"> 第三层,最后按扣眼数分类。</p> <p class="ql-block">  这三方面内容之中,逐层分类计数是教学难点。在分类活动中,能先选择一个标准进行分类,再在上一层分类结果的基础上逐层分类。</p>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第6页的“做一做”第(2)问、“练一练”中的第5题和第7题,都是典型的逐层分类。</p> <p class="ql-block">  这些题都是要求学生在第一层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每一类确定标准并进行再次分类。</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分类活动,学生能亲身体验到每一次分类过程中的变化:上一层的分类结果是下一层分类的基础和前提,而下一层的分类则是上一层分类的细化和延伸。</p><p class="ql-block">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分类的认识,还让他们了解到分类是有层次性的,体会到层层递进的思考过程。</p> <p class="ql-block">  在本单元,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分类活动感悟分类的价值,掌握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唯一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