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禾熟,岁月藏智

程序

<p class="ql-block">“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霜零”当第一缕秋风染上深邃的色彩,当第一滴晨露凝结成清寒的晶莹,我们农民便知,寒露已悄然来到了人间。这也是我们东北农村收庄稼的繁忙时节。玉米秸秆褪去了最后的绿意,风一吹,枯黄的秸秆相互碰撞沙沙作响。杨树的叶子已落了大半,剩下疏疏朗朗的枝干,像一幅用水墨画出来的素描,筋骨毕现。清晨,空气是凉的,吸进肺里有一种清冽的刺痛,却不在是“凉”,而是真真切切的“寒”了。田地边上的枯草结了层薄薄的白霜,太阳一出来,那白霜便化成水,顺着草叶尖往下滴,滴进黑土地里,像是大地在悄悄收剑起最后一点外露的热。</p> <p class="ql-block">秋收正忙季,丰收的喜悦挂在我们农民的眉梢。寒露过后黑土地它不再慷慨地给予,而开始冷静地收纳与封存。万物都在做减法,把枝枝蔓蔓的张扬收回来,只留下实实在在的内核。就像人活到一定年岁,慢慢明白,那些浮在表面上的热闹终究是过眼烟云,能攥在手里的,不过是一囗热饭,一份安稳,还有存心底里的那点不与人言说的笃定。</p> <p class="ql-block">寒露时节,早晨的雾是浓的,它漫过田野,漫过树林,这雾带着股硬朗气,太阳一升高,便齐刷刷地散开,露出天的湛蓝,像是洗过的。人生何尝不如此?总有那么些时候,眼前像蒙着雾,看不清来路,也望不见去处,急得人直打转。可只要耐着性子等一等,等那点光透过来,雾散了,路自然就分明了。我们农民常说“别犟”不是认怂,是懂得跟时节较劲也没有用,不如沉下心来,该干啥干啥。</p> <p class="ql-block">路边,杨树的叶子早已成了黄蝴蝶,一阵风过,便打着旋往下飘,铺在地上,踩上去沙沙作响,任何事物,在日子顺的时候,谁都能枝繁叶茂;可真到了冷了下来,难起来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能扛事的,人活一辈子,那能总在春天里待着?总有寒露这样的日子,逼着我们把脆弱的叶子落掉,露出骨子里的硬气。落了叶,不是败,是为把根扎得更深,等到来年开春,再发出新的芽。</p> <p class="ql-block">我们东北农村寒露时节,也是“藏”的时节。家家户户会腌酸菜,渍萝卜和芥菜,把新鲜的菜封进缸里,藏起一个冬天的滋味。这“藏”不是退缩,而是积蓄。就像人在低谷时,不必急着张扬,不如把力气收回来养精蓄锐,把日子过成一缸酸菜,在沉默里发酵出独有的味道。那是藏住时光给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若说白日里的寒露是幅疏朗的木刻,那夜晚的寒露,便是一首凝练的诗了。一轮冷月,清辉满地。站在屋外,便能感到那露水随着夜色加深,一丝一丝地凝聚,最终结成薄霜,覆在万物上,泛着微光。望向远处的田野待收获的庄稼,好像正在酝酿着什么。这时候我们会懂,寒露不是结束,是另一种开始,它让万物在沉寂中学会沉淀,让我们在清冷里看清本心。就像我们东北的冬天总要跟着寒露来,但正因为有了清冷,才有了开春时破土而出的热,才有了日子里那份“先苦后甜”的踏实。</p> <p class="ql-block">东北的寒露教会人的,从来都是最朴素的道理:没有白受的寒,没有白流的汗,就像露水总要凝霜,庄稼总要归仓。人生的每一步沉淀,终会在某个时刻给出答案。热闹固然可喜,但安静方见本心;给予固然豪迈,但收纳才是长久的智慧。人生行至秋深,当学那封藏的白菜,抱紧内心的甘甜;当学那沉寂的黑土地,安然等待,静候春天。</p> <p class="ql-block">寒露至,秋意浓。寒露会来,也会走,就像日子里的熬着熬着总会见暖。黑土地从不说漂亮话,只用一场寒露告诉我们:所有的等待都不是空耗,所有的坚硬都藏着温柔的回响。寒露会带走空气中的暖意,却带不走那份该来的总会来的笃定。禾熟有时,岁月有智,人生亦如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