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14号离开兰州,甘南之行第一站是甘南夏河拉卜楞寺,</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在藏传佛教学术界中,相当于佛教界清华北大的地位。因此它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寺庙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709年,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学府,吸引着无数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p> <p class="ql-block">车驶过这道门洞就进入夏河县,夏河县很小。却因拉卜楞寺而出名,</p> <p class="ql-block">踏入拉卜楞寺,即感受到了古老而神秘的宗教氛围。拉卜楞寺,这座被誉为“僧侣的宝殿”,其象征着这里是修行者们的精神家园和智慧的源泉。拉卜楞寺内设有六大学院,包括闻思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和续部下院,它们不仅是学习佛法的地方,更是传承藏族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以转经长廊和虔诚氛围著称。</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长约3.5公里,由1700多个转经筒组成,环绕寺院东、西、南三面,转完一圈需要一个多小时,</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的排列极有规律,长排小型经筒间隔着亭子,亭内安置着需要绕行转动的大型经筒,推动大型经筒时,若速度够快,顶部的铃铛会发出清脆声响,</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内装有经文,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诵经文一次,藏传佛教认为,持颂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转经长廊是信徒们日常修行的重要场所,他们通过转动经筒,积累功德、消除业障。</p> <p class="ql-block">转经长廊具有极高的宗教文化价值和独特的景观魅力,其宏大的规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转山转水, 不为来世, 只为途中, 与你相见”源自仓央嘉措诗歌的改编,强调当下相遇的珍贵而非来世修行,契合拉卜楞寺作为心灵净地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这只山羊慢悠悠沿着转经长廊前行,未看见主人跟随,像是这里的常客,难道它也受主人的影响,来这里修行?</p> <p class="ql-block">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拉卜楞寺的建筑艺术也令人叹为观止。金碧辉煌的殿堂、精美绝伦的壁画、栩栩如生的佛像,每一处都展现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匠心。</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这高大的白塔,不仅是拉卜楞寺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藏族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1982年国务院将拉卜楞寺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块藏式风格石碑以汉藏两种文字记载了这一切。石碑不只是标记,更像是一种承诺——对文化的守护,对记忆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从拉卜楞寺出来,行驶约30㎞,经过一段婉转山路来到达尔宗圣湖。</p> <p class="ql-block">在达尔宗圣湖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达尔宗湖位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王格尔塘乡达宗村,是海拔3000—3100米的高原堰塞湖,面积约40-50亩,被当地藏族尊奉为“神湖”,</p> <p class="ql-block">以湖光山色、宗教朝圣等藏传佛教文化和野生动物栖息而闻名。每年农历六月举办插箭节,信众绕湖祈福。</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湖边观景台欣赏湖光山色美景片刻,因要赶下一站没过多滞留,随即驱车下山,驶向今天的目的地桑科草原。</p> <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桑科镇,距县城西南约13公里,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典型草甸草原,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草原四周群山环抱,大夏河贯穿南北,水草丰茂,形成“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的高原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被誉为“青藏高原的绿色仙境”,以其辽阔的草甸、纯净的生态和浓郁的藏族文化,成为无数人心灵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如天然画卷,融合了蓝天、碧草、河流与牧群,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经幡挂在空中,色彩斑斓,在风中轻轻摆动。在藏区旅游到处都可以看到悬挂的经幡,过去我只知道是藏传佛教一种文化,它的寓意内涵代表了什么?经查找资料,了解到经幡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用品,悬挂经幡是藏传佛教习俗,其核心寓意在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印有佛经的彩色布幡悬挂于被视为有灵气的场所,当风吹动经幡时每飘动一次视为诵经一次,</span>随风飘动传递祈愿、沟通神灵,象征福运升腾、消灾避祸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经幡多悬挂于山顶、山头之间、河畔及认为有灵气的地方,以及宗教、寺庙等特殊场所。</p> <p class="ql-block">经幡由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布条组成,象征自然元素与宇宙秩序:</p><p class="ql-block">蓝色:象征天空或天穹,代表智慧与广阔。</p><p class="ql-block">白色:象征白云或祥云,寓意纯洁与和平。</p><p class="ql-block">红色:象征火焰,代表兴旺与刚猛。</p><p class="ql-block">绿色:象征江河、绿水或森林,体现阴柔与生命力。</p><p class="ql-block">黄色:象征大地或黄土,象征仁慈与博才。</p> <p class="ql-block">我抬头望着那些飘动的布条,忽然想起一句话:愿风带走烦恼,留下安宁。也许,这就是人们挂起经幡的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