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弦高古城

亮剑

<p class="ql-block">  弦高古城曾名叫蚺城,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04年)。公元901年,婺源县治中心从清华迁到弦高即今天的紫阳镇,由此县治中心延续了一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  古城背靠儒学山,三面临星江河,推窗见流水,移步入画卷,是徽派建筑“一堂山水〞美学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古城还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和近代铁路工程之父詹天佑的故里。这座千年古城于今年五月十九日举行开街仪式后才正式对外开放,其天上堂景区于明年开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婺源以晒秋而名闻天下,今后许会以古城而惊艳世人。</p><p class="ql-block">​ 今年7月的一天,灼热的阳光裹挟着我疾步在古城滚燙的青石板上。</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嵌有“弦高”两字的璧月门旁的过街楼进入北门大街。这是一条一里多长的古城主街,高檐翘角、素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遍布两侧,街巷、弄里、胡同纵横交错,老宅、紫阳书院、古井、明清官邸、犁尖角、祠堂、牌坊,似攒了千年沧桑的古韵,和着米糕铺散发的芳香,诱惑着游人的感官,令人生发出一种不知餍足的贪婪。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频频地深呼吸,捕捉那空气中忽有忽无的清香。</p><p class="ql-block"> 小巷深处,寂静中仿佛飘来了古琴曲《忆故人》,如烟袅然,那样委婉、缠绵细腻……。</p> <p class="ql-block">  金庸查氏家族口授心传三百年的《查记酒坊》那面旌旗特别惹眼,很想踅进酒坊,尝一口查酒,品品“侠骨柔情,剑影江湖”的豪情,无奈尚有许多风情在路上,罢了。</p> <p class="ql-block">  江南市廛式的老城豆腐坊,是小城老字号美食代表之一,素有“豆花一口,尝人间百味”的美誉。那古拙的木门木窗,似被岁月的豆腥味、柴火烟气和井水清冽的气息熏陶得古色古香,时间充裕的话太想进去喝一口散发着馥郁香气的豆花,细品人间百味,抑或在夜阑月光轻流时刻,聆听坊内那石磨下滴了数百年的豆浆滴答声,那是最动听的浓郁市井气的岁月回声。</p>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挂着条条蓝花布条的转弯墙角上,不知是谁题了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弦放妙音绕耳边,</p><p class="ql-block"> 高格羽裳丽阳天。</p><p class="ql-block"> 古雅倾衣映绿水,</p><p class="ql-block"> 城点繁花碧云连〞。</p><p class="ql-block"> 无题,须臾,发现题名藏在句首。</p> <p class="ql-block">  “古来存圣迹,得此识前贤”,在那“琴砚斋”清代举人的老宅,朱熹是否曾在那里抑扬顿挫地为乡人讲授“熟读精思”《读书之要》?</p> <p class="ql-block">  南门处的西湖凼,是小城的重要景区,它的前身为南宋赵宗沆修砌的“婺源西湖’,曾以“桃李映荷”闻名,今天复原曲水。凼水颇含王羲之书《兰亭集序》时曲水流觞般的古韵,在花灯广场和先儒街迴旋,然后聚成一条小溪沿油灯街潜行,穿过鹊桥,向廿九巷、丁香雨巷逝去;那周边的素墙青瓦将古老的身影投向清澈的湖水,缱绻缠绵;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婆娑的倒影搅动了一池碧波,弄绉了一身绸绡,一幅江南水乡的翰墨画卷像极了宏村经典的南湖景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还想去寻找那口不知已存在多少年的古井,想去看看千年前跌落在那里的月光现在是怎么样的,也许还能从清凉的井水中捞出小城的一些历史,无奈全车的人在等待我速归,我迟疑地挪动了遗憾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当车轮滚动时,我仍沉溺在那精雕细刻的徽派建筑、那层叠的碧瓦飞甍和处处有斑驳灰墙的古城中。小城沒有二十一世纪的赛博朋克,兴许它是一些人心中的阿兰若,让人回味追思和留恋。.</p> <p class="ql-block">文字 摄影 亮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