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同庆,家国共团圆‌

萍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国庆的欢歌与中秋的明月相遇,这个2025年的金秋便有了别样的光彩。站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我们更能体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刻内涵。国庆与中秋的相逢。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是家国情怀最诗意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月的第一天,举国上下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吸引着无数人驻足,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大街小巷悬挂的灯笼与国旗交相辉映,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国庆不仅是假期的代名词,更是对祖国历史的铭记与未来的期许。从1949年到2025年,76年的风雨历程,中国以坚韧与创新书写了辉煌篇章。76年栉风沐雨,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上,每一寸土地都写满故事。2025年的国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阅兵式的震撼,更是平凡人的坚守:边疆哨所的士兵以界碑为伴,科研实验室的灯光彻夜不熄,乡村振兴的田野里稻浪翻涌。国庆的“红”,是无数人用汗水与智慧染就的底色,它提醒我们:盛世之下,仍需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庆喜逢中秋,双节并至,为国庆假期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家人围坐,分享月饼与瓜果,讲述着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中秋的月,是杜甫笔下的“月是故乡明”,也是现代人手机屏幕里的“共享明月”。现代人或许不再执着于神话的真实性,但团圆的情感始终未变。视频通话让远方的亲人“近在咫尺”,而传统的赏月、猜灯谜活动也让年轻一代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而老人仍固执地坚持拜月仪式,只为将文化根脉代代相传。中秋的“白”,是月光般的纯净,更是对“团圆”这一永恒主题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国庆的激昂与中秋的柔美相遇,我们读懂了中国人的精神图谱:国是家的延伸,家是国的缩影。在这八天长假里,人们既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也为家庭的团聚而温暖。无论是出游赏景,还是居家小憩,无论以何种方式度过,心中那份对家与国的热爱始终如一。2025年的秋天,我们以双节为镜,既照见大国的巍峨,也映照小家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旗与明月同辉,欢歌与笑语交织。我们不禁感慨: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共此良辰。愿山河永固,愿人间团圆,愿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因这份家国情怀而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