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年厅(波兰语:Hala Stulecia),巍然矗立于弗罗茨瓦夫的城市脉络之中,始建于1911年,落成于1913年,原为纪念莱比锡战役百年、抵抗拿破仑入侵的历史荣光而建。这座宏伟建筑由德国著名建筑师马克斯·伯格(Max Berg)匠心独运主持设计,初时作为布雷斯劳(即当时德国治下的弗罗茨瓦夫)市政厅使用。其建筑风格融汇现代主义初期的革新精神,不仅是时代审美的缩影,更堪称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开山之作。整体布局以中心对称的四叶草形展开,仿佛大地绽放的几何之花,昭示着技术与艺术的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弗罗茨瓦夫的百年厅(以其原德语名Jahrhunderthalle)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不朽价值加冕。而“百年厅”之名,不仅源于其建成于20世纪初的历史节点,更在2012年迎来落成百年之际,被赋予了纪念性的回响——自此,这一名称不仅承载时间的重量,也成为人们对建筑遗产敬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建造之时,百年厅便以惊世之姿创下纪录:其屋顶为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穹顶结构。中央穹顶直径达67米,建筑最大宽度延伸至95米,内部可用面积广达14000平方米,空间高耸达43米,气势恢宏。环绕主厅的是56间展览室与开阔的大堂,布局井然而富有节奏。整座建筑可同时容纳上万名观众,堪称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多功能公共空间之一,彰显了工业时代对大型集会与展览功能的极致追求。</p> <p class="ql-block">建筑师麦克斯·博格与其团队在功能与结构上精研细琢,使百年厅不仅壮丽,更兼具科学理性之美。建筑基座呈方形,形似希腊式等臂十字,自高空俯瞰,宛如大地上的几何图腾。三翼末端设小型入口,西向直面城市中心,主入口则建于椭圆形地基之上,配以高大的两层门厅,气势庄严。整座建筑由伸缩接头划分为两个独立结构,有效应对地基沉降。下部结构基于方形平面,穹顶由钢筋与混凝土环交织而成,顶部的“中央锁紧环”系统以放射状细筋强化支撑,展现出早期现代工程对力学平衡的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作为现代工程建筑的里程碑,百年厅不仅凝聚了20世纪初建筑思潮的交汇——从新艺术运动到功能主义的萌芽,更以其大胆的材料运用与结构创新,为后世钢筋混凝土建筑树立了典范。它的存在,不仅是砖石与钢筋的堆叠,更是人类对空间、技术与美学边界的勇敢探索,其影响力穿越百年,仍在当代建筑语汇中回响。</p> <p class="ql-block">百年厅正前方,一座锐利如剑的金属雕塑——Iglica,直指苍穹。这座建于1948年的针状构筑物最初高达106米,后经修缮调整为现今的96米。它曾是波兰共产党为纪念二战后重获西里西亚领土而立下的象征,如同一道金属的宣言,铭刻着历史更迭中的政治意志与民族记忆。如今,它与百年厅并肩而立,一古一今,一柔一刚,共同诉说着弗罗茨瓦夫层层叠叠的历史年轮。</p> <p class="ql-block">每逢周末,百年厅前的广场便焕发出新的生机。临时帐篷如花朵般次第开放,售卖着香气四溢的小食、本地精酿的啤酒与色彩斑斓的玩具。人群熙攘间,常有业余歌手聚于前方空地,以纯净的和声演绎无伴奏合唱,歌声在穹顶之下回荡,仿佛时光轻语。这一刻,历史建筑不再是沉默的遗迹,而是城市生活的舞台,承载着市民的欢笑与日常的诗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