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行记趣

李老

<p class="ql-block">  国庆假期首日,赴平遥古城。秋意正酣,沿途绿树葱茏,心亦随之飞扬。到平遥,古城楼阙高耸,青砖垒砌的城墙完好如璧,宛如巨龙盘踞。城内街巷纵横,商铺毗连,旗幌招展,古风盎然。更有女子身着汉服,翩翩穿行于市井之间,恍如从丹青古卷中走了出来,令人顿生“不知今夕何年”之感。</p><p class="ql-block"> 去看了“平遥古民居博览苑”,看了“日升昌”票号旧址。“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见证着晋商“汇通天下”的辉煌。在雕梁画栋的厅堂里挪步,仿佛能听见算盘声声、银两叮当,感受到当年晋商纵横四海的气魄,跨越数百年仍清晰可感。随后,又到平遥旧时县衙、城隍庙、文庙去逛,偶得几则故事,甚觉有趣,遂记录下来,以作留念。    </p> 平遥县衙大仙楼 <p class="ql-block">  平遥县衙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级衙署。穿过仪门、大堂、二堂,我来到后院一座幽静的楼前,门楣上书写“大仙楼”三个大字,说是楼顶有庙,供奉“守印大仙”——一位狐仙。我攀阶上楼,见楼顶正中小庙里供奉着狐仙神位,案台香烟袅袅。相传,清代有位新任知县柳成,出身寒门,高中状元后赴任平遥。不料开府祭印前夜,官印竟离奇失踪。古时失印,轻则罢官,重则问斩。正当惶恐之际,一只狐仙出现,将官印完璧送来。原来,这只狐仙曾在渡劫落难时受过柳成父亲的救助,得知柳成有难,便化作灵狐找回官印。柳成为确保官印安全,就敬奉狐仙为 “守印大仙”,官印安然无恙。此后,清代各官署便多供奉 “守印大仙” 之位,一为护印信,二为佑前程。  </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莞尔,原来狐狸亦通人情,知恩必报。这小小楼阁小庙,不仅守护着一方印信,更承载着古人对“信义”与“善报”的朴素信仰。       </p> <p class="ql-block">泰山猛将石敢当</p> <p class="ql-block">  平遥城隍庙,殿宇恢弘,香火鼎盛。庙西侧有一小庙——石神庙。庙前立碑,上书“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儿时常见此碑立于巷口或人家院落门前,却始终不解深意。于是便近前去看立牌上的解说,方知石敢当原是一员古代猛将。  </p><p class="ql-block"> 据说很久以前,泰山山后一个村落的村民以采石为生,官府勒令他们在规定期限内上交一百车石头,还派衙役监工,稍有迟缓便棍棒相加。一位姓石的年轻石匠常常挺身保护挨打的村民。一天,石匠抡锤砸石,巨石忽轰然开裂,从中跳出一个孩童,石匠喜出望外,收为养子,取名 “石生”。石生长大后,只身打跑了泰山上的老虎,还在泰山发大水时挪开巨石,救了村庄。某年大旱,颗粒无收,他又施法让百姓口袋里装满谷子去交皇粮,皇帝得知后下诏免去当地税赋。石生因敢于担当,被人们称为 “石敢当”。后人敬其勇德,将其名字刻于石上,立于宅前巷口,以镇邪祟、辟鬼魅。又因道教尊泰山为“东岳圣境”,故又在他名字前冠以“泰山”二字,更添神威。  </p><p class="ql-block"> 我在小庙前虔诚伫立,仿佛看见一位粗衣壮汉,手执石锤,立于山野劲风之中,守护着一方安宁。此庙虽小,却承载着厚重的民间信仰与英雄情结。</p> 平遥文庙龙门坊 <p class="ql-block"> 平遥文庙始建于北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庙之一。一脚踏入庙门,书卷清气便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逛遍庙内景致后,我在 “龙门坊” 前驻足。龙门坊是平遥文庙学宫特有设置,旧时大比之年方得开放。每当龙门开启,三州五县的百姓争先恐后地赶来跳龙门,以求带来好运。久而久之,竟成为晋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如今游人到此也都要跳着过去,以期前程辉煌。</p><p class="ql-block"> 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跳不过则还是凡鱼。这一传说后来被引申为科举制度中应试得中,象征着光宗耀祖、金榜题名。平遥文庙建这一特有设置,意欲为学子带来好运。不过,还有一种解说:一跳龙门金榜题名,二跳龙门青云直上,三跳龙门财源广进,四跳龙门百年好合,五跳龙门得生贵子,六跳龙门福寿康宁。</p><p class="ql-block"> 我年逾九旬,步履蹒跚,纵有心凌空一跃,奈何腿脚不济,只得作罢。然人生至此,名利早已看淡,唯愿求得身体安康,阖家幸福。于是,我也绕着龙门坊走了六圈。每一步都似踏在历史的回响里,每一圈都在心中默念对岁月的感恩。</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文庙的飞檐斗拱,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心想,今日虽未跳过龙门,却也跃过心门。此生虽无缘飞黄腾达,但能无愧于世,福寿康宁。如此,足矣!</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玉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黄河仙子的传说传承人,《大宁文化》主编。专著有《情满太行》《黄河仙子传奇》《日月凝眸》《日月流韵》等12部,主编、编审省内外他人文学作品20余部。部分散文入选《当代10名作家散文今选》和《中国散文大系》,多次获国家和省市级文学作品奖,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曾获临汾市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6日</p>